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建立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3:38
   本文是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研究成果,目的是建立一套具有铁路特色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引导和评价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高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软性保障。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我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时,采用专家意见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创新点:对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运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使对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更加准确、有效;构建的指标体系除了可以在各路局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之外,还可以对铁路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纵向比较,应用比较广泛。 本文是在安全文化和铁路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首先对评价与评价体系,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阶段、概念和功能,安全文化评价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铁路安全文化相关概念,包括铁路安全文化的概念、结构和特征。之后对目前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构建铁路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这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得分计算方法以及评分标准。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3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安全文化评价理论
    2.1 评价与评价体系
        2.1.1 评价
        2.1.2 评价体系
    2.2 安全文化
        2.2.1 安全文化的起源
        2.2.2 安全文化的发展阶段
        2.2.3 安全文化的概念
        2.2.4 安全文化的功能
    2.3 安全文化评价
        2.3.1 安全文化评价的类别
        2.3.2 安全文化评价的作用
        2.3.3 安全文化评价的重要意义
3 铁路安全文化概述
    3.1 铁路安全文化的概念
    3.2 铁路安全文化的结构
    3.3 铁路安全文化的特征
4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4.1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4.2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4.4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5 构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5.1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目的
    5.2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主体
    5.3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客体
    5.4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原则
    5.5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
    5.6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
    5.7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权重
        5.7.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5.7.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5.7.3 确定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权重
    5.8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得分计算方法
    5.9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分标准
6 结束语
    6.1 论文的创新之处
    6.2 该评价体系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梦沙;侯琪琪;李金娟;;《企业安评准则》在铁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帅;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清;我国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测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韩连友;铁路站段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士超;铁路车务段在新管理体制下的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周利华;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安全文化评价研究及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徐安雄;车务段安全管理模式与实施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鲁耀峰;工务车间安全管理的评价及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4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34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