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运输对我国国际货物贸易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2:59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成为拉动一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作为基础产业的运输一直以来就是国际货物贸易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整个运输行业的对外开放,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额也持续增大,运输业随之快速发展起来,管理、技术水平等明显提高,人们对于运输行业的研究和认识也不断加深。由于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局限性,运输不被列为考虑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因此,古典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只是在一些特定假设条件之下,有其合理性,但也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因为没有运输就肯定不会有国际贸易,因此,只要运输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就会存在。 我国对于物流的研究起步晚,对于运输重要性的认识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我国的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逐年增大,运输供给能力增强,但是运输业存在很多问题,相比发达国家来说,发展比较落后,竞争力不强,运输方式多样化不够,主要以海运为主,而且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很少,其他小公司多而杂,造成市场竞争混乱,资源浪费和运作的低效率,造成国际货物贸易成本增加,进一步影响国际货物贸易的开展以及市场范围的扩大。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种方式对我国运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理论方面主要通过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述,采用运输方式的不同会使运输条款中价格术语有所不同,没有运输这一中间桥梁的支撑作用,国际贸易利益也就无法展开,运输半径的大小也成为影响市场区位选择和市场范围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从理论上说,运输对国际货物贸易是起推动和辅助作用的。 通过实证的方法把这种影响和推动作用量化,利用历年统计数据估算了一个运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logistics”关系模型,并通过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将运输对国际货物贸易的影响变动率等计算出来,能够看出,一单位运输量的增长能带来多大国际贸易额的增长,以及在什么范围内这种作用是正的,在什么范围内是负的,在什么情况下对国际货物贸易的影响是最大的。再者,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计算,航空和海运对国际货物贸易的影响是最大的,公路、铁路和管道发展稍有滞后,影响国际货物贸易的因素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只有航空和水路运输的综合关联度高于0.6,说明其他运输方式跟国际货物贸易关联不是很密切,对其影响稍小,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 虽然通过以上论证可以得到我国运输对国际货物贸易的影响逐年增大,运输业的发展也呈上升趋势的结论,但也应看到,与其他跨国大公司相比,我们的运输业竞争力偏弱,如果长期被国外运输公司控制市场,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本文又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目前的运输供给能力,发现以现在的发展状况,运输供给不能满足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的需要,存在瓶颈现象。 最后形成的最终结论就是,我国运输对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影响是逐年增大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本国的供给能力较差。今后应加大投资力度,重视发展,以使运输能更好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有形上提高运输效率,无形上节约贸易成本。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24;F752;F51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概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相关研究综述
    0.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0.4.1 研究内容
        0.4.2 本文创新点
1. 基础理论概述
    1.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1.2 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
    1.3 灰色系统理论
2. 运输对国际货物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考虑运输成本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减少或丧失比较优势
    2.2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
    2.3 运输成本对国际货物贸易量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2.4 运输成本影响国际货物贸易的市场区位
    2.5 降低运输成本的乘数效应
3. 运输对国际货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eviews 影响变动分析
        3.1.1 模型和数据选择
        3.1.2 参数估计和检验
        3.1.3 边际和弹性分析
    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3.2.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基本思想
        3.2.2 因素选取及计算
        3.2.3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运输供给能力分析
    4.1 我国运输供给能力现状
    4.2 运输供给能力数量分析
        4.2.1 货运需求与运输供给均衡的界定
        4.2.2 货物运输供求弹性模型的建立
        4.2.3 我国货物运输供需弹性模型的实证分析
    4.3 我国运输供给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4.3.1 中国运输企业系统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3.2 运力不足,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不平衡,主要以海运为主
        4.3.3 政府对本国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实施有利于运输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5.2.2 在物流业全面开放大环境下,提高运输业自身服务水平
        5.2.3 对国际货物运输应作更广泛意义的定位
        5.2.4 综合、全面地规划我国的运输资源
        5.2.5 我国运输发展要着眼于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婷婷;山东省农产品贸易与物流的关联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于哲;内陆开放视角下区域物流对区域出口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3 徐飞;牡丹江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王小洁;基于云模型的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7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57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