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IT技改项目群的协同管理及其信息集成平台研究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70.7;F562
【部分图文】:
就不能称为项目群管理。另外,Gray在其论文中提到了额外收益的问题,他认为如果运用了项目群管理,而没有附加的收益产生,那这种管理方式的应用则是没有意义的。紧密型的项目群模型如图2一2所示。 ;;;一 一一 …决几 几几一项目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灰 灰自人人人 ~、一;、、、 、、 、、 扭 扭〕 〕〕 〕‘丫 丫丫 丫丫恤一时 时时 时撅 撅撅 撅育犷一 一一 一一 几丫、 ~~~~~~~认 认认 认儿丫 丫丫 丫丫 丫丫 丫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项目E___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 一图2一2紧密型的项目群模型与松散型项目群模型中的对各项目微弱的控制力相比,紧密型的项目群模型,通过将各个项目纳入项目群,组成清晰地指令层次,高层管理者对于各项目可以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但是,这种过于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在项目的实践中很难得到彻底的应用。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授权思想的引入
一一噢一一 项目B项目E图2一1松散型的项目群模型由于松散型分组形式对于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和参与者意义并不大,为此,Gray又提出了第二种紧密型 (Strong)项目群定义:项目群是使用协同管理方法,以取得各项目独自管理时不能取得的收益的项目[l“l。紧密型项目群模型包含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协同管理,他认为项目群作为一个整体,其存在与否关键是看是否存在项目群的管理方式,缺少了这个基本因素,就不能称为项目群管理。另外,Gray在其论文中提到了额外收益的问题,他认为如果运用了项目群管理,而没有附加的收益产生,那这种管理方式的应用则是没有意义的。紧密型的项目群模型如图2一2所示。 ;;;一 一一 …决几 几几一项目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灰 灰自人人人 ~、一;、、、 、、 、、 扭 扭〕 〕〕 〕‘丫 丫丫 丫丫恤一时 时时 时撅 撅撅 撅育犷一 一一 一一 几丫、 ~~~~~~~认 认认 认儿丫 丫丫 丫丫 丫丫 丫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项目E___一
使得各项目管理可以及时、方便的获得其他相关项目的目标,建设进程和交付情况等信息,这样就能在无需中央机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决策[l7]。开放型的项目群模型如图2一3所示。项项即一二 ---确确犷犷 犷 _一一丫 丫项 项 项 项肆狱 狱丫 丫 丫 丫 丫协协可可 可一谕前前 图2一3开放型的项目群模型对于紧密型和开放型项目群模型,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是要看项目所处的环境和项目的特点,这里提出应用模型的两个评价因素:接受度和实用性。紧密型模型的应用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是由于引入协同管理而产生的额外收益必须能清晰地识别并量化出来。管理效率或许算是一种收益,但是这种收益过于模糊,难以由此要求各个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因此而真正的投入到协同管理中,因此,实施协同管理之后必须使得更多,更好的项目能交付使用。第二个前提是:紧密型模型中的授权,以及管理控制体系必须清晰并且被各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接受。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如果紧密型的模型中,需要对项目预算权利进行集中,则该模型在组织内部的推行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8]。Gray【’9]还提出了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多传感器协同管理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2 赵彦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概念性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2期
3 许绍杰;谭贤四;张衡;;雷达器材供应保障协同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4 李立清;路海;李旭东;;基于协同管理的单件小批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7期
5 张冬杨;;世界五大IT巨头纷纷布局“云战略”[J];物联网技术;2011年05期
6 刘志聪;;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性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7 肖贵玉;;全面加强无线电管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J];上海信息化;2011年08期
8 吴巍;柳毅;王国宏;杨玉山;;辐射限制下有源无源协同跟踪技术[J];信息与控制;2011年03期
9 谢善益;;基于UCIM的数字化变电站及控制中心模型协同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5期
10 戴日光;唐虹;;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平台设计探讨[J];现代情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东杰;易腐产品供应链中库存及补货策略的协同管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灵;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恽;我国电子政务IT治理模式与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朱镇;基于敏捷导向的电子供应链IT价值创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李晓东;商业银行IT价值管理模型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汪守国;IT业营销价值链主体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李亚军;不确定It(?)随机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镇定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力;IT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杨黎波;基于网络外部性与兼容性的企业IT能力匹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曾忠生;中国信托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硕华;浦东机场IT技改项目群的协同管理及其信息集成平台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冬瑜;重庆交通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李擘;平安证券IT运营部门管理诊断[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勉;云南地税立体化模式的IT运维体系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杨湘;建设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陈燕;IT从业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耗竭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许燕;IT业员工敬业度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马倩倩;IT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邬鹏翔;电信企业IT外包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梁曦文;H公司IT服务流程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5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7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