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编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9:59
   自日本新干线投入运营以来,高速铁路逐渐发挥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建设适合自己国情的高速客运专线,我国也掀起了客运专线建设高潮。为能更好发挥客运专线效用,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调度子系统是综合调度系统的核心,枢纽站是客运专线上列车始发终到、交汇换乘的重要节点,其作业计划编制也就是计划调度子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客运专线的运用效率与经营效果。本文通过对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编制相关理论与基本原理的分析,旨在研究作业计划编制的模型与算法,支持实现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的编制。 本文借鉴日本新干线相关技术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客运专线建设现状,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 1.分别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客运专线建设现状、综合调度系统及计划调度子系统进行了分析; 2.介绍了客运专线枢纽站的主要作业内容以及列车在客运专线枢纽站的作业流程; 3.提出了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编制的原则以及内容; 4.对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编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 5.描述了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进路,研究了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的编制模型与算法以及方案评价方法; 6.探讨了异常条件下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的调整方法; 7.对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编制模块进行了功能结构设计,实现了客运专线枢纽站作业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U293.1
【部分图文】:

日本新干线,路网,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日本于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客运专线—东海道新干线,其后相继完成了山阳、东北、上越、北陆、山形、秋田等新干线,形成了2175km的新干线网。日本新干线路网如图1一1所示。lll黝耀 耀擞麟黝翼弩鞘麟黝暴 暴攘黝嘿攫鹭嘟嘟嚷嚷鬓黝拨黔黝黝磷缪黝 黝黔熟 }}}踢踢 踢 踢。,翼鬓 鬓口口七汤汀礼栩卜旭J峪 峪絮脱橄匆匆日 日 日 日日日七场户橄葱蛋川卜札朝 )))))畜 畜畜轰召奏斋李琢 琢嘿 嘿摘摘冈撼富山、青勤 }}}}}区 区 区 区区区逐徽落淤卜软曲 ]]]]] lllll雍惠雍京卜八声 )))))归归p彝来年份大.娜 娜 娜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生生湃号释食护慈 慈 慈黝黝 黝十一散甲影传 }}}}}列列 列 列熬熬 熬l能洲泪吠资翻~札城 )))嘿 嘿礴礴户目彼琳闷山~毯泌 泌 泌 }}}}}业国以益舞

示意图,客运专线,资料来源,示意图


连)客运专线;杭州一宁波一福州一深圳客运专线;“四横”客运专线分别是:徐州一郑州一兰州客运专线;杭州一南昌一长沙客运专线;青岛一石家庄一太原客运专线;南京一武汉一重庆一成都客运专线。我国对客运专线的规划如下图1一2所示。图1一我国中长期客运专线网示意图(资料来源于[3pFigurel一Sch。 叮atiodiagr别叮of而 dlongtennPassengerdedicatedrailwayne七邢ork目前,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西郑客运专线等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2008年,京津城际客运专线将建成并投入运营。2010年我国将建成S000km客运专线,2020年建成 1Z000ktn客运专线并形成客运专线网【’][31。.3国内外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研究现状.3.1国外现状目前,国外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基本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类以日本为代表,

调车作业,双程,动车段,道岔


单程调车作业如图2一1所示。动车段、卜\图2一1单程调车作业R,reZ一 1singiepassshunting叩eration图2一1中,短竖线表示动车段走行线与站线衔接道岔,担当始发列车任务的动车组从动车段(所)向指定车站到发线调车经过该道岔时,将其置为定位或反位(具体视其车站情况而定),动车组可直接进入相应发车股道。双程调车作业如图2一2所示。动车段图2一2双程调车作业FigureZ一 2DoublePassshuntingoP。旧tion图2一2中,短竖线表示动车段走行线与站线衔接道岔,担当始发列车任务的动车组从动车段(所)向指定车站到发线调车两次经过该道岔,第一次是动车组出段进入车站正线,该道岔置为定位或反位(具体视其车站情况而定)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建;大型客运站技术作业图表优化编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兴亮;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武常山;大型客运站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6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76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