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08:20
随着经济发展,航空运输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机场在立体化交通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大,同时,航空公司和旅客对机场服务的安全运营品质和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周边机场的快速发展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枢纽建设也带来了一定压力。因此,分析研究咸阳机场的内外部环境,正确制定战略规划,保障落实战略措施,有利于机场在全国航空网络中取得先发优势,推动机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国内同行提供有益借鉴,为航空运输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服务保障。本文针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枢纽机场的条件分析、机场在航空网络中的定位分析、机场综合竞争力分析,借鉴同行业有益经验,提出咸阳机场枢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建议从机场建设、中转网络构架、战略合作、运行控制能力、规划定位六个方面深入实施战略规划,同时分析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概况
3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建设的战略定位陕南三大区域的经济联系,带动陕西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图3一1)。3.1.2陕西省立体交通体系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陕西省地处我国的地理中心位置,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区内的中心(图3一2)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随着陕西省在全国的高速公路枢纽省份地位和铁路枢纽地位的日益加面交通集散能力将催生对陕西省航空运输能力的更高要求,必然要求航空通步提高,从而推动陕西省民航与公路、铁路同步发展。只有公路、铁路、航空多种方式畅通和无缝对接,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陕西省立体化交通体系在全国的地位3.13机场枢纽建设是陕西省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发展规模来看,与综合公路、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陕西省的航空业务前还不高。但随着陕西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运式将快速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而一些运输方式则将逐渐减缓发展速度,至在功能上也将发生重心转移。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西安咸阳机场对于陕西省立体化体系的重要作用,从运输网密度来看,2005至2009的5年里,省内铁路、水路网络密度一直维持在0.016、0.005公里/平方公里,公路年均增快,民航增速第二,达到n.lo/o[7]。可以预见,陕西省的交通运输市场将从铁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苏道明.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1(01)
[2]中国航空枢纽建设前景研究[J]. 黄晔.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3]世界典型航空枢纽透视与经验借鉴[J]. 朱新华,都业富. 空运商务. 2009(10)
[4]白云机场枢纽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探究[J]. 李宁. 空运商务. 2008(23)
[5]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评价指标介绍[J]. 韩朝明,刘南.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4)
[6]从昆明机场看枢纽机场建设[J]. 倪海云.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3)
[7]中国枢纽机场发展探讨[J]. 孙维佳.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3)
[8]提升首都机场枢纽竞争力[J]. 袁波.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3)
[9]民用航空机场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宋伟,杨卡. 地理科学. 2006(06)
[10]世界级城市枢纽机场规划对我国的启示[J]. 阮哲明. 交通与运输. 2006(05)
硕士论文
[1]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研究[D]. 孙志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1407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概况
3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建设的战略定位陕南三大区域的经济联系,带动陕西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图3一1)。3.1.2陕西省立体交通体系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陕西省地处我国的地理中心位置,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区内的中心(图3一2)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随着陕西省在全国的高速公路枢纽省份地位和铁路枢纽地位的日益加面交通集散能力将催生对陕西省航空运输能力的更高要求,必然要求航空通步提高,从而推动陕西省民航与公路、铁路同步发展。只有公路、铁路、航空多种方式畅通和无缝对接,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陕西省立体化交通体系在全国的地位3.13机场枢纽建设是陕西省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发展规模来看,与综合公路、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陕西省的航空业务前还不高。但随着陕西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运式将快速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而一些运输方式则将逐渐减缓发展速度,至在功能上也将发生重心转移。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西安咸阳机场对于陕西省立体化体系的重要作用,从运输网密度来看,2005至2009的5年里,省内铁路、水路网络密度一直维持在0.016、0.005公里/平方公里,公路年均增快,民航增速第二,达到n.lo/o[7]。可以预见,陕西省的交通运输市场将从铁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苏道明.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1(01)
[2]中国航空枢纽建设前景研究[J]. 黄晔.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3]世界典型航空枢纽透视与经验借鉴[J]. 朱新华,都业富. 空运商务. 2009(10)
[4]白云机场枢纽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探究[J]. 李宁. 空运商务. 2008(23)
[5]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评价指标介绍[J]. 韩朝明,刘南.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4)
[6]从昆明机场看枢纽机场建设[J]. 倪海云.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3)
[7]中国枢纽机场发展探讨[J]. 孙维佳.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3)
[8]提升首都机场枢纽竞争力[J]. 袁波. 中国民用航空. 2008(03)
[9]民用航空机场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宋伟,杨卡. 地理科学. 2006(06)
[10]世界级城市枢纽机场规划对我国的启示[J]. 阮哲明. 交通与运输. 2006(05)
硕士论文
[1]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研究[D]. 孙志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1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94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