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27 14:05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中国高速铁路装备“走出去”并带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加速转型已成为本届政府的施政思路。为了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在海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除了依靠政策上的扶持、强势整合国内产业资源以外,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实现高铁“扬帆出海”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作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创新主体,政府、车辆制造及工程建设类企业、大学及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代表的各类混成组织应如何围绕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来发挥作用并展开有效的协作分工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通过引入三螺旋理论对政府、企业、大学以及混成组织等创新主体在单一及互动情景下影响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不同时期高速铁路技术创新领域的三螺旋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通过建立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来验证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1)本文利用三螺旋理论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在不同时期的三螺旋创新模式。研究发现,2004-2013年之间,我国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形成了以铁道部为主导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下政府职能发挥着主导作用;2013年铁道部政企分离和机构改革以后,政府的职能不断下降,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核心的混成组织开始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领域发挥主导作用。(2)在我国铁路技术创新演变历程中,出现了各类混成组织,按照合作目的和职能可以细分为四种组织模式:高校-政府双边混成组织、高校-企业双边混成组织、企业-政府双边混成组织以及政府-企业-高校三边混成组织等。不同类型混成组织的出现,能够不断降低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协调成本,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创新网络。(3)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之前为铁道部)承担了混成组织的职能,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4)本文通过建立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3年我国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1年我国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较快,2012年由于铁路系统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导致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由2011年的0.37下降到2012年的0.21,到2013年我国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开始大幅提升至0.47,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创新领域正在逐步完成由铁道部主导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向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主导的三螺旋模式转变。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 高速铁路 混成组织 技术创新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38;F53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文献综述13-20
- 1.2.1 三螺旋理论13-18
- 1.2.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18-19
- 1.2.3 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19-20
- 1.2.4 文献评述20
- 1.3 研究路径与结构安排20-22
- 1.4 创新之处22-23
- 2 国外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践现状与比较23-31
- 2.1 国外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践现状23-29
- 2.1.1 日本铁路技术创新模式23-25
- 2.1.2 德国铁路技术创新模式25-27
- 2.1.3 法国铁路技术创新模式27-29
- 2.2 案例比较与总结29-30
- 2.3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引入三螺旋理论的适用性30-31
- 3 三螺旋角色影响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阐述31-50
- 3.1 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中三螺旋角色界定31-36
- 3.1.1 政府角色32-33
- 3.1.2 企业角色33-34
- 3.1.3 大学角色34-35
- 3.1.4 混成组织角色35-36
- 3.2 单一角色影响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36-40
- 3.2.1 政府团队36-39
- 3.2.2 大学及科研机构39
- 3.2.3 机车车辆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企业39-40
- 3.3 混成组织影响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机理40-46
- 3.3.1 政府-大学双边混成组织40-42
- 3.3.2 大学-企业双边混成组织42-44
- 3.3.3 政府-企业双边混成组织44-45
- 3.3.4 政府-企业-大学三边混成组织45-46
- 3.4 三螺旋角色互动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46-48
- 3.5 本章小结48-50
- 4 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50-60
- 4.1 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0
- 4.2 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方法选择50-52
- 4.3 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52-57
- 4.3.1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52-54
- 4.3.2 指标相对权重的确定54-55
- 4.3.3 技术创新能力测度55-57
- 4.4 结果分析57-60
- 5 结论与展望60-63
- 5.1 结论60-61
- 5.2 研究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A67-69
- 索引69-7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0-72
- 学位论文数据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矫阳;;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水平领先世界[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1期
2 高魁源;;欧洲与日本的高速铁路技术比较[J];国外铁道车辆;1991年05期
3 孙翔;根据我国国情发展高速铁路技术[J];科技导报;1995年05期
4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论证开始 苏州昆山将建试验段[J];铁路技术创新;2003年03期
5 陈牛生;对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模式的思索[J];综合运输;2005年08期
6 霍良;;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技术培训中心成立[J];学术动态;2007年02期
7 梁成谷;;高速铁路在海外[J];w,
本文编号:330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3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