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重庆农村公路发展的助推机理和困境突破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12:06
  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保障。农村公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接轨以及城乡居民价值观念转变,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是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是拓宽农村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农村市场,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正视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剖析农村公路发展的症结,突破农村公路发展困境;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助推城乡统筹的机制与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重庆已将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写入“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基于此,论文立足重庆农村公路发展实际,通过对重庆农村公路发展现状研究、困境分析,特别是重庆农村公路助推城乡统筹机制与效应的实证研究,探讨重庆农村公路发展助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对农村公路发展困境的有效突破及如何有效发挥农村公路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重庆农村公路发展现状研究,如:重...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重庆农村公路发展的助推机理和困境突破策略研究


重庆‘

曲线,趋势图,区域图,功能图


涪陵:重庆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正发抨现有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等卜业基础优势,形成优势产业群,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加快涪陵枢纽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对鸟江流域的辐射作用。从图3一2可得永川、合川和涪陵生产总值处于平均水平,再考虑到合川区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涪陵区对三峡地区的辐射作用。故一圈选定取样:涪陵、合川。2)东北翼抽样万州:重庆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加快万州枢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东北部城镇发展,逐步形成重要的区域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并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地区。奉节:2007年渝东北区县的经济水平曲线趋势图以及区县GDP的增长速度趋势图都呈现“W”形。可见该翼各区县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增长总量基本上成正相关。而奉节恰好位于其经济水平曲线“W”的最高点处,并且奉一竹的GDP增长速度基本上处于该翼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取奉节作为该翼的典型进行分析,对研究农村公路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故东北翼我们选择的代表样本为:万州。29

渝东南,经济增长速度,意义


)渝东南抽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国外研究述评[J]. 杨静,徐丹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10)
[2]城郊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为例[J]. 欧书阳.  商场现代化. 2008(29)
[3]准公共品供给机制与需求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农村公路为例[J]. 王明昊,赵阳.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9)
[4]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 孙红生,李荣.  交通科技. 2008(03)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政策思考[J]. 陈第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J]. 林鹏生.  财政研究. 2008(04)
[7]社区参与、集体行动与新农村建设[J]. 张克中,贺雪峰.  经济学家. 2008(01)
[8]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及困境缓解:剖析河北一个村庄[J]. 王书军.  改革. 2008(01)
[9]异质性偏好与集体行动的均衡: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彭长生,孟令杰.  南开经济研究. 2007(06)
[10]农民如何看待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的分工[J]. 叶敬忠,杨照.  农业经济问题. 2007(11)

博士论文
[1]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 任晓红.重庆大学 2010
[2]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 于水.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农村公共品供求均衡机制研究[D]. 岳书铭.山东农业大学 2007
[4]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D]. 李燕凌.湖南农业大学 2007
[5]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D]. 睢党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转型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 苏时鹏.福建农林大学 2006
[7]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 颜华.东北农业大学 2005
[8]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税费改革[D]. 熊巍.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王曼.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对策研究[D]. 杨大光.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我国县乡公路建设资金筹集问题研究[D]. 田芙蓉.长沙理工大学 2005
[4]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研究[D]. 王茂奎.西南交通大学 2004
[5]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D]. 徐国义.华中师范大学 2004
[6]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对策研究[D]. 方向阳.吉林大学 2004
[7]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对减缓贫困的影响评估[D]. 谭清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8]中国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筹集[D]. 李颜娟.长安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6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576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