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兰州市交通生态足迹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0 01:31
  交通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拥有了更快捷便利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车辆的日益增多又带来一系列的譬如交通噪声、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寻求交通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但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人口增多等因素导致的高峰期堵车、交通噪声、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等环境问题,正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实现兰州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兰州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以下文中的交通均指的是客运交通),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交通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兰州市2010-2015年交通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从生态赤字/盈余的角度上对兰州市交通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分析影响兰州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因素;最后,为兰州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研究表明:(1)从总体上来看,兰州市交通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0-2015年兰州市交通生态足迹整体呈增长态势,从2010年的78.7330万hm2增长为2015年...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兰州市交通生态足迹分析


图4-12010-2015年兰州市交通生态足迹由表4-1及图4-1可以看出,兰州市交通总生态足迹从2010-2015年呈上升态势,交通生态足迹从2010年的78.733万hm2增长到2015年的200.3958万hm2,

账户,足迹,生态足迹,兰州市


(2)交通生态足迹账户分析按照兰州市交通足迹计算账户统计,各类交通足迹账户占总交通生态足迹的比例如表4-13。表 4-13 兰州市交通生态足迹构成情况/%年份 化石能源足迹 建成地足迹 污染物足迹2010 70.01% 0.91% 29.08%2011 70.85% 0.77% 28.38%2012 71.54% 0.69% 27.77%2013 71.26% 0.80% 27.94%2014 72.40% 0.67% 26.93%2015 72.93% 0.61% 26.46%年平均 71.50% 0.74% 27.76%

账户,兰州市,增长率,足迹


图 4-3 兰州市各类账户增长率变化由表 4-15 及图 4-3 可知,交通生态足迹各类账户构成中:化石能源足迹增长率最高,最高值达到 36.1153%,最低值为 6.9085%,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再减小变化规律;其次是污染物足迹,最高值达 29.1505%,最低值为 7.9807%,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建成地足迹增长率在 2013 年达到了顶峰为 24.6489%,但平均较低为 11.7025%,这也是受到地域限制。总体来看,化石能源足迹增长速度与变化规律和总交通生态足迹变化规律相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王璐璐.  环境与发展. 2017(09)
[2]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J]. 杨灿,朱玉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7)
[3]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与预测[J]. 袁钟,赵牡丹,刘蕊娟,王静.  未来与发展. 2016(07)
[4]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及延伸影响[J]. "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高敏雪.  调研世界. 2016(04)
[5]改进型绿色交通生态足迹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郑涛,陈畅.  生态经济. 2016(03)
[6]中国城市客运交通生态足迹测算——以北京市为例[J]. 徐建平,林晓言.  城市问题. 2015(09)
[7]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机制——基于状态空间系统的估计[J]. 王书华,杨有振.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02)
[8]中国典型特大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评价[J]. 王中航,周传斌,王如松,林雅逢,孙晓.  生态学杂志. 2015(04)
[9]西安城市交通生态足迹研究[J]. 朱长征,魏倩倩.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02)
[10]间段均衡理论与中国公共政策的演进逻辑——兰州出租车政策(1982—2012)的变迁考察[J]. 文宏.  公共管理学报. 2014(02)

博士论文
[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承载力综合预测与评价[D]. 王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硕士论文
[1]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D]. 脱丽娜.兰州交通大学 2016
[2]兰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D]. 韩冰.兰州交通大学 2013
[3]燃气汽车对兰州市大气质量的影响研究[D]. 林郁.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18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618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