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空间网络重构——以沪宁、沪杭走廊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8 19:05
高度一体化、各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是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基于"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以长三角城市群的沪宁、沪杭走廊地区为实证案例,揭示城际铁路对区域极化——均衡发展及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重塑的作用。以县级市(区)为基本分析单元,重点考察城际铁路沿线这类二级节点与区域核心节点、一级城区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关系。对比城际铁路开通初时和开通数年后各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变化,结果显示城际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水平嵌套+垂直极化"的复合网络模式,表明城际铁路在总体上促进了城市群的空间网络扁平化,尤其是沪宁走廊上海—常州区段的多中心水平联系增强;而沪杭走廊的网络均衡效应较不显著。最后,提出了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多尺度交通整合和空间网络优化建议。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2020,(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1.1 城市群空间网络的均衡和极化
1.2 城际铁路的空间网络作用亟待加强
2 研究方法
2.1 案例概况
2.2 网络节点及“流空间”类型的界定
2.2.1 节点分级
2.2.2“流”的分类
2.3 空间网络关联的测度
3 基于城际铁路的沪宁、沪杭走廊空间网络分析
3.1 不同交通方式主导的空间网络演化
3.2 基础空间数据处理
3.3 沪宁、沪杭走廊地区空间网络计算结果
3.3.1 沪宁走廊空间网络
(1)各年份分析
(2)跨年份比较
3.3.2 沪杭走廊空间网络
(1)各年份分析
(2)跨年份比较
4 城际铁路引导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探讨
4.1 空间网络的均衡化作用
4.1.1 城际铁路的网络均衡效应
4.1.2 走廊地区网络模式差异
4.2 两种走廊模式差异的原因剖析
4.2.1 走廊尺度及多级节点体系
4.2.2 多种城际交通服务方式竞合
4.2.3 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5 结论和建议
5.1 城际铁路对城市群均衡发展的推动
5.2 加强城市群的多轨整合
5.3 基于城际铁路的长三角空间网络优化
5.3.1 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交通协同
5.3.2 上海大都市圈的多尺度交通整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流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辨析及其规划启示——基于百度指数的城市网络辨析[J]. 王启轩,张艺帅,程遥.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3)
[2]城际铁路的定义和区域空间网络影响类型初探[J]. 许劼,刘冰. 城市交通. 2018(01)
[3]高速铁路对城市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铁路客运班列分析[J]. 焦敬娟,王姣娥,金凤君,王涵. 地理学报. 2016(02)
[4]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J]. 罗震东,朱查松,薛雯雯. 上海城市规划. 2015(04)
[5]中原城市群城镇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基于空间引力与客运联系[J]. 刘正兵,丁志伟,卜书朋,王发曾. 人文地理. 2015(04)
[6]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外部影响[J]. 孙聪,郑思齐,张英杰.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5)
[7]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与规划——基于京沪高铁的实证分析[J]. 王兰,王灿,陈晨,顾浩.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4)
[8]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体系比较研究:基于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J]. 唐子来,李涛.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2)
[9]高铁对首都经济圈城市规模等级和职能的影响[J]. 孙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3(17)
本文编号:3645410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2020,(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1.1 城市群空间网络的均衡和极化
1.2 城际铁路的空间网络作用亟待加强
2 研究方法
2.1 案例概况
2.2 网络节点及“流空间”类型的界定
2.2.1 节点分级
2.2.2“流”的分类
2.3 空间网络关联的测度
3 基于城际铁路的沪宁、沪杭走廊空间网络分析
3.1 不同交通方式主导的空间网络演化
3.2 基础空间数据处理
3.3 沪宁、沪杭走廊地区空间网络计算结果
3.3.1 沪宁走廊空间网络
(1)各年份分析
(2)跨年份比较
3.3.2 沪杭走廊空间网络
(1)各年份分析
(2)跨年份比较
4 城际铁路引导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探讨
4.1 空间网络的均衡化作用
4.1.1 城际铁路的网络均衡效应
4.1.2 走廊地区网络模式差异
4.2 两种走廊模式差异的原因剖析
4.2.1 走廊尺度及多级节点体系
4.2.2 多种城际交通服务方式竞合
4.2.3 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5 结论和建议
5.1 城际铁路对城市群均衡发展的推动
5.2 加强城市群的多轨整合
5.3 基于城际铁路的长三角空间网络优化
5.3.1 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交通协同
5.3.2 上海大都市圈的多尺度交通整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流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辨析及其规划启示——基于百度指数的城市网络辨析[J]. 王启轩,张艺帅,程遥.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3)
[2]城际铁路的定义和区域空间网络影响类型初探[J]. 许劼,刘冰. 城市交通. 2018(01)
[3]高速铁路对城市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铁路客运班列分析[J]. 焦敬娟,王姣娥,金凤君,王涵. 地理学报. 2016(02)
[4]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J]. 罗震东,朱查松,薛雯雯. 上海城市规划. 2015(04)
[5]中原城市群城镇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基于空间引力与客运联系[J]. 刘正兵,丁志伟,卜书朋,王发曾. 人文地理. 2015(04)
[6]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外部影响[J]. 孙聪,郑思齐,张英杰.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5)
[7]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与规划——基于京沪高铁的实证分析[J]. 王兰,王灿,陈晨,顾浩.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4)
[8]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体系比较研究:基于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J]. 唐子来,李涛.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2)
[9]高铁对首都经济圈城市规模等级和职能的影响[J]. 孙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3(17)
本文编号:3645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64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