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运输通道的吸引范围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12:41
运输通道货流吸引范围反映了路网车流及货流的分布情况,将站点或区段的吸引负荷量间接地显示出来,准确的界定运输通道的现状吸引范围是通道规划、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并对运输通道的远景规划提供数据支持。运输通道货流吸引范围的确定基本上以定性方式进行说明,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以最短路算法为基础,对运输通道中的货流吸引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运输通道的功能、构成要素的分析,确定了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界定方法,并对运输通道的直接吸引范围与间接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提供了吸引范围的几何划分方法、分析法等方法。针对运输通道中不同运输方式吸引范围的确定方法的差异性,主要对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吸引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运输通道中公路的一般网络节点和重要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运输通道公路单一路径货流直接吸引范围与网络路径货流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方法;完善了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的确定方法。在平行铁路运输通道的情况下,对铁路运输通道吸引范围重叠区域提供路径选择方法,完善了货流吸引范围的界定方法。同时,对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的吸引范围的重叠区域进行了分析,...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2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概述
2.1 运输通道概述
2.1.1 运输通道的含义
2.1.2 运输通道的功能及层次划分
2.1.3 运输通道的构成要素
2.2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界定原理与划分
2.2.1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原理
2.2.2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划分
3 运输通道中公路吸引范围
3.1 运输通道中公路网络的确定
3.1.1 网络节点的选取
3.1.2 重要的网络节点
3.1.3 节点覆盖度
3.2 运输通道中公路单一路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
3.2.1 单一路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方法
3.2.2 高速公路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
3.3 运输通道中公路网络路径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
3.3.1 运输通道里程最短下的公路吸引范围
3.3.2 运输通道综合费用最小化下的公路吸引范围
3.4 运输通道公路车流吸引范围算例
4 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
4.1 运输通道中铁路车流径路的概述
4.1.1 铁路车流径路的概念
4.1.2 影响车流径路选择的主要因素
4.2 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的作用
4.3 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的界定
4.3.1 里程最短下的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算法
4.3.2 综合费用最小化下的运输通道吸引范围
4.3.3 线路能力约束对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影响研究
4.4 运输通道铁路车流吸引范围算例
5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分析
5.1 铁路各类货流吸引范围的分析
5.1.1 铁路各类货流吸引范围的关系
5.1.2 运输通道中货流吸引范围重叠的分配方法
5.1.3 铁路货流吸引范围重叠的确定案例
5.2 公路与铁路货流吸引范围重叠的分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直达车流组织的优化[J]. 何冯斌,刘松,米文勇,蒋涛. 铁道运营技术. 2006(04)
[2]高速公路经济带边界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 夏飞,陈修谦. 系统工程. 2004(12)
[3]车流去向查询实现算法[J]. 毛思晨.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4(06)
[4]20世纪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研究进展[J]. 曹小曙,阎小培. 城市规划. 2003(01)
[5]直达列车多点装卸取送顺序优化的表上移动法[J]. 宋建业.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01)
[6]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 韩增林,尤飞,张小军. 地理研究. 2001(04)
[7]高速公路经济带吸引区域与开发模式研究[J]. 吴慈生,汪敏. 系统工程. 2000(02)
[8]交通大动脉经济势理论研究[J]. 王殿海,汪志涛. 公路交通科技. 1999(03)
[9]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模型[J]. 林柏梁,朱松年,史德耀,何世伟. 中国铁道科学. 1995(02)
[10]车流组织综合优化[J]. 朱松年,曹家明,赵强,杜文. 铁道学报. 1993(03)
博士论文
[1]综合运输网中的通道分析与系统配置研究[D]. 李德刚.西南交通大学 2006
[2]时变条件下有害物品运输的路径选择研究[D]. 魏航.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运输通道合理运行及经济聚集作用研究[D]. 黄承锋.重庆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铁路运输特定经由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成惠.中南大学 2007
[2]重载运输装车区车流组织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 何冯斌.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区域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张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4]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D]. 于良.山西大学 2006
[5]客运专线对区际运输通道的影响研究[D]. 张铱莹.西南交通大学 2006
[6]西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程艳.长安大学 2006
[7]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 刘苗.吉林大学 2006
[8]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运输方式的选择[D]. 刘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9]区域综合运输系统在城市节点的设施布局研究[D]. 郜俊成.东南大学 2006
[10]运输通道交通线路布局研究[D]. 杨海花.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6767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2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概述
2.1 运输通道概述
2.1.1 运输通道的含义
2.1.2 运输通道的功能及层次划分
2.1.3 运输通道的构成要素
2.2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界定原理与划分
2.2.1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原理
2.2.2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划分
3 运输通道中公路吸引范围
3.1 运输通道中公路网络的确定
3.1.1 网络节点的选取
3.1.2 重要的网络节点
3.1.3 节点覆盖度
3.2 运输通道中公路单一路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
3.2.1 单一路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方法
3.2.2 高速公路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
3.3 运输通道中公路网络路径间接吸引范围的界定
3.3.1 运输通道里程最短下的公路吸引范围
3.3.2 运输通道综合费用最小化下的公路吸引范围
3.4 运输通道公路车流吸引范围算例
4 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
4.1 运输通道中铁路车流径路的概述
4.1.1 铁路车流径路的概念
4.1.2 影响车流径路选择的主要因素
4.2 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的作用
4.3 运输通道中铁路吸引范围的界定
4.3.1 里程最短下的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算法
4.3.2 综合费用最小化下的运输通道吸引范围
4.3.3 线路能力约束对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影响研究
4.4 运输通道铁路车流吸引范围算例
5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分析
5.1 铁路各类货流吸引范围的分析
5.1.1 铁路各类货流吸引范围的关系
5.1.2 运输通道中货流吸引范围重叠的分配方法
5.1.3 铁路货流吸引范围重叠的确定案例
5.2 公路与铁路货流吸引范围重叠的分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直达车流组织的优化[J]. 何冯斌,刘松,米文勇,蒋涛. 铁道运营技术. 2006(04)
[2]高速公路经济带边界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 夏飞,陈修谦. 系统工程. 2004(12)
[3]车流去向查询实现算法[J]. 毛思晨.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4(06)
[4]20世纪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研究进展[J]. 曹小曙,阎小培. 城市规划. 2003(01)
[5]直达列车多点装卸取送顺序优化的表上移动法[J]. 宋建业.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01)
[6]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 韩增林,尤飞,张小军. 地理研究. 2001(04)
[7]高速公路经济带吸引区域与开发模式研究[J]. 吴慈生,汪敏. 系统工程. 2000(02)
[8]交通大动脉经济势理论研究[J]. 王殿海,汪志涛. 公路交通科技. 1999(03)
[9]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模型[J]. 林柏梁,朱松年,史德耀,何世伟. 中国铁道科学. 1995(02)
[10]车流组织综合优化[J]. 朱松年,曹家明,赵强,杜文. 铁道学报. 1993(03)
博士论文
[1]综合运输网中的通道分析与系统配置研究[D]. 李德刚.西南交通大学 2006
[2]时变条件下有害物品运输的路径选择研究[D]. 魏航.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运输通道合理运行及经济聚集作用研究[D]. 黄承锋.重庆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铁路运输特定经由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成惠.中南大学 2007
[2]重载运输装车区车流组织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 何冯斌.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区域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张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4]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D]. 于良.山西大学 2006
[5]客运专线对区际运输通道的影响研究[D]. 张铱莹.西南交通大学 2006
[6]西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程艳.长安大学 2006
[7]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 刘苗.吉林大学 2006
[8]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运输方式的选择[D]. 刘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9]区域综合运输系统在城市节点的设施布局研究[D]. 郜俊成.东南大学 2006
[10]运输通道交通线路布局研究[D]. 杨海花.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6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71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