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运输机场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3 03:34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不断发展,民用运输机场的数量亦是飞速增加,尽管大量的人力资源被投入到航空器监护中,在航班量的持续增长下,国内各民用运输机场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出现了监护人员不足的问题,原有根据航空器座位数配备监护员盯守的监护模式越发不能适应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和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创新的要求,如何完善民用运输机场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扩大实施范围日益成为航空安保理论、实践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航空安保监管工作实践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系统研究了航空器监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献资料和监护现状,介绍了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比较了传统监护与区域监护的优劣;说明了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实施航空器区域监护的必要性,总结、分析了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在管理依据、监护队伍体制、监护人员培训、区域监护适用范围、空中风险防控、年度管理评审、行业监管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及其成因;从完善规章体系、转变监护队伍体制、统一培训标准、推广防围界入侵新技术、加强民用无人机非法干扰应对、完善年度管理评审机制、加强监管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航空器监护管理情况
1.3.2 国内航空器监护管理情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治理理论
2.1.2 风险社会理论
2.1.3 社会资本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民用运输机场
2.2.2 空防安全
2.2.3 航空安保
2.2.4 航空器区域监护
3 航空器监护现状与推广实施区域监护的必要性
3.1 一般规定
3.2 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航空器监护现状
3.2.1 传统监护模式现状
3.2.2 区域监护模式现状
3.3 实施航空器区域监护的必要性
4 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有效管理依据较少
4.2 监护队伍稳定性低
4.3 培训质量差异明显
4.4 适用范围局限性大
4.5 空中风险防控缺项
4.6 管理评审工作缺失
4.7 安全监管力度弱化
5 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规章体系不健全
5.2 队伍管理模式弊端明显
5.3 具体培训标准未统一
5.4 管理理念转变不彻底
5.5 多因素制约民用无人机管控
5.6 认识不到位,评审能力欠佳
5.7 力量不足,履职不力
6 提高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6.1 完善规章体系建设
6.2 转变监护队伍体制
6.3 统一培训制度、标准
6.4 引入防围界入侵新技术
6.5 多举措加强民用无人机非法干扰应对
6.6 完善年度管理评审机制
6.7 加强监管力量,压实监管责任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80942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航空器监护管理情况
1.3.2 国内航空器监护管理情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治理理论
2.1.2 风险社会理论
2.1.3 社会资本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民用运输机场
2.2.2 空防安全
2.2.3 航空安保
2.2.4 航空器区域监护
3 航空器监护现状与推广实施区域监护的必要性
3.1 一般规定
3.2 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航空器监护现状
3.2.1 传统监护模式现状
3.2.2 区域监护模式现状
3.3 实施航空器区域监护的必要性
4 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有效管理依据较少
4.2 监护队伍稳定性低
4.3 培训质量差异明显
4.4 适用范围局限性大
4.5 空中风险防控缺项
4.6 管理评审工作缺失
4.7 安全监管力度弱化
5 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规章体系不健全
5.2 队伍管理模式弊端明显
5.3 具体培训标准未统一
5.4 管理理念转变不彻底
5.5 多因素制约民用无人机管控
5.6 认识不到位,评审能力欠佳
5.7 力量不足,履职不力
6 提高航空器区域监护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6.1 完善规章体系建设
6.2 转变监护队伍体制
6.3 统一培训制度、标准
6.4 引入防围界入侵新技术
6.5 多举措加强民用无人机非法干扰应对
6.6 完善年度管理评审机制
6.7 加强监管力量,压实监管责任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80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98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