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交通能源消耗及节能潜力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交通能源消耗及节能潜力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是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源消耗部门,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也表现出区域差异的特点,因此从区域角度分析交通行业的能源消耗影响因素与节能潜力对于因地制宜的节能降耗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2000-2014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交通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及节能潜力。通过我国交通能源消耗区域差异与收敛性分析发现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分析交通能源消耗的必要性。基于IPAT模型将城市化率、GDP、产业结构、客货运强度和运输结构分别作为人口、财富和技术引入改进的STIRPA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选取城市化率和GDP两个变量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两者是否分别与交通能源消耗存在库茨涅茨曲线关系。由于STIRPAT模型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只体现出当前阶段下的局部关系,并不能捕捉全面复杂的动态关系,因此在建立VAR回归方程的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函数对各影响因素与交通能源消耗的动态作用进行分析,由此基于两种分析结果得出我国各区域的影响因素作用效果与节能潜力:(1)对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经济发展和运输结构对交通能源消耗有显著作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等因素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对降低交通能源消耗作用最显著;(2)对于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运输结构对交通能源消耗均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带动的技术进步以及降低客运需求对中部交通节能效果最显著;(3)对于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运输结构对交通能源消耗均有显著的影响,降低客运需求和优化运输结构,降低客货运公路比例对西部节能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区域 交通 能源消耗 影响因素 节能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12;U11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4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4-18
- 1.2.1 交通能源消耗影响研究综述14-17
- 1.2.2 区域能源及碳排放研究综述17-18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2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技术路线19-22
- 2 我国区域交通能源消耗差异分析22-40
- 2.1 我国交通能源消耗区域划分22-24
- 2.1.1 区域划分22-23
- 2.1.2 数据来源23-24
- 2.2 我国区域交通能源差异分析24-28
- 2.2.1 区域交通能源消耗总量差异分析24-25
- 2.2.2 区域单位GDP交通能耗差异分析25-27
- 2.2.3 区域人均交通能耗差异性分析27-28
- 2.3 我国区域交通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现状分析28-39
- 2.3.1 区域城市化率29-30
- 2.3.2 区域经济发展30-32
- 2.3.3 区域产业结构32-34
- 2.3.4 区域客货运强度34-36
- 2.3.5 区域运输结构36-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3 我国区域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收敛性分析40-46
- 3.1 经济增长收敛含义40
- 3.2 我国交通能源消耗水平收敛性分析40-42
- 3.2.1 σ收敛概念40-41
- 3.2.2 交通能源消耗σ收敛实证分析41-42
- 3.3 我国交通能源消耗增长率收敛性分析42-44
- 3.3.1 β收敛概念42-43
- 3.3.2 交通能源消耗β收敛实证分析43-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4 基于STIRPAT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46-60
- 4.1 STIRPAT模型与环境库茨涅茨曲线46-49
- 4.1.1 STIRPAT模型概念46-47
- 4.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概念47
- 4.1.3 模型的建立47-49
- 4.2 数据统计检验49-50
- 4.2.1 单位根检验49-50
- 4.2.2 协整检验50
- 4.3 实证分析50-58
- 4.3.1 模型的建立50-52
- 4.3.2 实证结果52-55
- 4.3.3 结果分析55-58
- 4.4 本章小结58-60
- 5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60-78
- 5.1 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60-63
- 5.1.1 VAR模型60-61
- 5.1.2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61-63
- 5.2 VAR模型检验与回归63-66
- 5.2.1 模型检验与建立63-65
- 5.2.2 模型结果65-66
- 5.3 区域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66-77
- 5.3.1 东部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66-70
- 5.3.2 中部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70-74
- 5.3.3 西部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74-77
- 5.4 本章小结77-78
- 6 结论与展望78-82
- 6.1 区域交通节能潜力分析与政策建议78-80
- 6.2 论文工作总结80-81
- 6.3 不足与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泽群;;能源消耗小资料[J];现代节能;1988年02期
2 李克明;分层次核定能源消耗值得推广[J];交通财会;1991年10期
3 ;工业交通部门重点企业主要产品(工作量)能源消耗主要指标(1990年1—11月)[J];中国能源;1991年02期
4 王萍;世界能源消耗惊人增长[J];国外科技动态;1998年08期
5 ;欧盟调查:英国能源消耗8年下降5%[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7期
6 高铁章;李晓波;田时堂;;首钢能源消耗的降低途径[J];北京节能;1984年03期
7 王献铨;;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生产发展[J];能源工程;1986年04期
8 隗斌贤;;能源消耗与能源消费相悖断议[J];能源;1988年01期
9 腾逸博;;绿色建筑:从“能源消耗”向“能源再生”转化[J];中外建筑;2013年12期
10 周承;张萍;;葫芦岛市能源消耗现状及对策分析[J];节能;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连霞;范伟;;对标挖潜,降低能源消耗[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健宏;;加快经济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3 魏艳旭;孙根年;李静;;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前后两个30年的比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学森;张利强;;实施科技和管理创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孙广生;向涛;黄yN;杨先明;;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6 魏建新;周章华;;强化能源消耗对标 降低企业能源消耗[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7 刘浩;宋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环境压力评价方法探讨[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8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9 黄相农;;开展节能咨询 降低能源消耗[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婧;;福建地区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状况与改善途径[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会丽;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耗[N];中国煤炭报;2013年
2 ;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向“能源再生”转化[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宗河;冲动消费 将导致更多能源消耗[N];联合日报;2007年
4 张金荣;安塞县开展能源消耗调查[N];延安日报;2007年
5 于思邋记者 赵晓强;部分企业能源消耗下降[N];锦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吕游;以最小能源消耗创造出最大产值[N];黑河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夕;能源消耗中美谁高?[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邱林;中美能源消耗差距大在哪里[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菊芹 见习记者 孙莹莹;当民生难题碰到能源消耗天花板[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早报记者 姜丽钧;上海能源消耗远超纽约东京[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徐广印;道路物流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运行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锡动;环境导向与建筑开发规划管理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婧;基于低碳条件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及运营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陈伟佳;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3 吴慧敏;我国区域交通能源消耗及节能潜力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刘海洋;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州能源消耗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罗璇;我国能源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6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祝晓庆;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少伟;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9 郑聪;我国能源消耗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胡锐;武汉市能源消耗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交通能源消耗及节能潜力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43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