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分析与客运量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分析与客运量预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具有快速、安全、舒适、低能耗等优点,被公认为是解决大城市间繁忙干线旅客运输的最佳交通工具。高速铁路运量需求预测一般都被用于编制战略性计划,对新建铁路和改建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和运营计划具有指导意义。高速铁路造价高、投资大,其运量预测不仅是决定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设备数量、运营模式和行车组织的重要依据,更是决定项目经济效益、修建可行性的关键内容,因此准确地预测高速铁路运量具有比其他普通建设项目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影响因素基础上,研究形成机理与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量预测的方法,梳理与归纳各种客运需求模型,修正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量预测的重力模型。同时参照我国高速铁路主干线和日本新干线等数据,以京沪线为案例,建立客运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运输阻抗以及站点区域具体特征的数量关系方程,分析并预测短期客运需求变化,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高速铁路客流形成机理是微观客座效益预测分析的基础,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是宏观高速铁路客运分担的核心问题。(2)在高速铁路客运量预测模型中,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广义运输成本是影响高速铁路客运量预测分析的主要因素。(3)将点对点形式单一的重力模型改进成区域吸引模式的重力模型,并在此之上将运输阻抗细化成多因素构成的广义运输成本将更加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量的预测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 客运周转量 客座效益 运量分担 重力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293.13;F53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0-11
- 1.1.2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铁路客运需求影响因素相关理论14-15
- 1.3.2 铁路客运量预测方法15-17
- 1.3.3 中国高铁客运量预测情况17-18
- 1.4 研究内容18-21
- 1.4.1 本文研究思路18-19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9-21
- 2 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分析21-37
- 2.1 高速铁路客流形成机理及特征21-22
- 2.2 铁路客运需求影响因素22-28
- 2.2.1 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和人口关系研究22-23
- 2.2.2 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影响因素23-28
- 2.3 旅客出行方式的选择28-33
- 2.3.1 旅客出行行为相关理论28-29
- 2.3.2 旅客出行需求特征及变化趋势29-31
- 2.3.3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31-33
- 2.4 中国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分析33-37
- 2.4.1 高速铁路基本情况33-35
- 2.4.2 高速铁路沿线经济情况35-37
- 3 高速铁路客运量预测37-45
- 3.1 高铁客运量预测微观分析37-42
- 3.1.1 高速铁路座位效益预测37-39
- 3.1.2 高速铁路客流时序特征39-42
- 3.2 高铁客运量预测宏观分析42-45
- 3.2.1 运输方式运量分担理论42-43
- 3.2.2 运输方式分担模型建立43-44
- 3.2.3 运输方式分担模型评价44-45
- 4 高速铁路客运周转量模型预测45-54
- 4.1 一般回归预测模型数据准备45
- 4.2 一般回归预测模型45-46
- 4.3 传统重力模型的应用46-47
- 4.4 高速铁路客运周转量重力模型47-50
- 4.4.1 重力模型的改进47-48
- 4.4.2 重力模型的预测步骤48-49
- 4.4.3 客运量预测重力模型的建立49-50
- 4.5 运量预测实际应用50-54
- 4.5.1 高速铁路运价51-53
- 4.5.2 高速铁路客座收益53-54
- 5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周转量预测实例分析54-68
- 5.1 京沪高速铁路基本情况54
- 5.2 京沪高速铁路指标和样本选择54-59
- 5.2.1 影响因素指标选择54-58
- 5.2.2 京沪高速铁路阻抗58-59
- 5.3 京沪高速铁路系数参照59-63
- 5.4 京沪高速铁路运量实证分析63-68
- 5.4.1 京沪高速铁路短期客运周转量模型63-65
- 5.4.2 京沪高速铁路预测结论及建议65
- 5.4.3 中国目前实行的动车组客运运价65-66
- 5.4.4 京沪高铁客座收益预测66-68
- 6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论文总结68
- 6.2 政策建议68-69
- 6.3 研究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4-76
- 学位论文数据集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崇毅;;基于迭加趋势的航线季节客运需求分析方法[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田飞;;优化城际铁路客运需求总量预测[J];铁道建筑技术;2012年05期
3 王志强;刘坡;;客运需求与价格关系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6年01期
4 安文娟;;运输通道客运需求方式结构组合预测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3期
5 邓小兵;江苏三大都市圈建设 对公路枢纽客运需求影响分析[J];江苏交通;2002年07期
6 张会云;李航;彭语冰;;内蒙古阿拉善盟民航客运需求分析与预测[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王欢;贾俊芳;;基于区段能力利用率的客运需求结构研究[J];物流技术;2011年11期
8 池德振;张银;;珠澳口岸跨界客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5期
9 崔艳萍;李艳;程文毅;刘冰;;铁路客运发展外部环境及客运需求分析[J];中国铁路;2014年02期
10 张智勇;闫瑞增;;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湖南道路快速客运需求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宇;国际民航客运需求创18个月高点[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李晶晶;航空业盈利向好 成本下降[N];国际商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隋秀勇;2013年航空需求将持续增长[N];现代物流报;2013年
4 郝帅;机场利润增速下滑 四季度反弹?[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阎密;今年航空业利润率难企2%[N];国际商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索佩敏;信贷紧缩和高油价抑制航空运输需求[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航空运输增长继续放缓[N];证券时报;2008年
8 俞冬云 黄翰波;3月客货运量强劲增长[N];中国民航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涛;全球航空业在泥泞中挣扎[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李浩燃;高铁该不该高价[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科;中心城—外围组团用地形态—客运需求—交通配置一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文娟;区域运输通道客运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达;西安市出租车客运需求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赵现伟;陕西省公路客运需求分析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来晓峰;河南省客运需求预测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5 吴立辉;多种运输方式竞争下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纪鸿o
本文编号:477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47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