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山地组团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6:26

  本文关键词:山地组团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拥挤收费 双层规划 步长加速 山地组团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城市交通拥挤成为了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挤所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发、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在组团中心区表现尤为明显。常规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是扩建道路、新修路网,但是通过管理者多年的经验表明,扩建或新修路网的方法只能暂时性的缓解交通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问题,并且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片面增加交通供给也是一个不经济的方案,交通拥挤状况在短暂缓解后反而会变得更加的严重。为此,人们开始探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长久方案,道路拥挤收费就是成为了一种为当今学者所探讨的措施。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根据可持续绿色交通的理念,从道路供给与出行者人数的关系入手。针对山地组团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特点,以系统最优为目标,深入研究道路拥挤收费实施过程中下层目标的道路选择行为(包括道路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同时将出行者自身的出行决定纳入系统最优化中考虑。从而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优化过程中将出行者的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动态关系结合起来。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市组团交通流量的分配的双层规划模型,以助于建立和谐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本文研究了关于交通拥堵的相关文献后,首先论述了山地组团城市的概念、交通特征;然后从交通的供求关系开始,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交通问题发展的相关历程;总结了国内外在交通拥挤收费的研究情况,然后再探讨了传统的道路拥挤收费模型及其相对局限性,并运用SUE模型,考虑了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问题和选择的随机性,建立了适用于山地组团城市的混合交通规划模型,分析了道路出行过程中出行者和决策者的博弈关系,最终的决策目标是通过双层规划模型寻求可以使出行者和决策者的出行效用都达到最高的双层交通模型。在此后对模型进行了验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步长加速法和惩罚因子进行运算,主要运用Matlab工具实施计算,运算结果验证了论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及解决道路拥挤的可能行。
【关键词】:拥挤收费 双层规划 步长加速 山地组团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72;U491.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10
  • 1.2.2 研究的实际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3
  • 1.3.1 国外拥挤收费研究11-12
  • 1.3.2 国内应用与实践12-13
  • 1.3.3 研究述评13
  •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4
  • 1.4.1 论文研究方法13-14
  • 1.4.2 技术路线14
  •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4-16
  • 1.5.1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5.2 本文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山地组团城市交通特性及拥挤收费概述16-22
  • 2.1 山地组团城市交通特性16-18
  • 2.1.1 山地组团城市概述16-17
  • 2.1.2 山地组团城市居民出行分析17
  • 2.1.3 山地组团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影响因素分析17-18
  • 2.1.4 山地组团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条件18
  • 2.2 道路拥挤收费概述18-21
  • 2.2.1 道路拥挤收费概述18-19
  • 2.2.2 道路拥挤的分类及合理性和必要性19-21
  • 2.3 本章小节21-22
  • 第三章 道路拥挤收费现有模型22-33
  • 3.1 道路收费理论22-23
  • 3.1.1 道路拥挤收费路径选择22-23
  • 3.2 静态拥挤收费23-27
  • 3.2.1 边际成本理论23-24
  • 3.2.2 静态收费理论24
  • 3.2.3 静态道路拥挤收费定性推导和定量描述24-27
  • 3.3 动态收费27-32
  • 3.3.1 模型假设27-28
  • 3.3.2 动态收费模型28-31
  • 3.3.3 动态收费模型的局限性31-32
  • 3.4 本章小节32-33
  • 第四章 交通流分配理论33-51
  • 4.1 交通均衡问题33-37
  • 4.1.1 符号定义33-34
  • 4.1.2 UE 用户均衡模型假设及其数学模型推导34
  • 4.1.3 用户需求固定和用户需求变动交通分配问题34-35
  • 4.1.4 车种分离交通分配35-37
  • 4.2 SO 系统最优交通分配37-38
  • 4.3 随机用户平衡下的平衡配流( SUE )38-45
  • 4.3.1 几个基本概念38-40
  • 4.3.2 SUE 模型随机均衡下的居民出行40-45
  • 4.4 SUE 随机均衡证明45-50
  • 4.4.1 模型建立45-48
  • 4.4.2 等价性证明48-50
  • 4.5 本章小节50-51
  • 第五章 混合交通双层模型建立51-58
  • 5.1 符号定义及假设条件51-52
  • 5.1.1 符号定义51-52
  • 5.1.2 假设条件52
  • 5.2 山地城市特色模型52-53
  • 5.3 山地组团城市混合双层模型53-57
  • 5.3.1 约束条件53-54
  • 5.3.2 目标函数54-55
  • 5.3.3 算法唯一性证明55-56
  • 5.3.4 算法求解56-57
  • 5.4 本章小节57-58
  • 第六章 算例分析58-63
  • 6.1 山地组团城市模型分析58-62
  • 6.2 本章小节62-63
  • 结论与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况爱武;王正武;;ATIS影响下的混合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林震,杨浩;不同条件下出行方式平衡模型及特性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3 况爱武;王正武;李炳林;;多用户类弹性需求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及其求解[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黄海军,MichaelG.H.Bell,杨海;公共与个体竞争交通系统的定价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5 田琼,黄海军,杨海;瓶颈处停车换乘logit随机均衡选择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蔡兆e

本文编号:530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530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