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公路交通新型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下公路交通新型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经济 公路运输经济 低碳公路 新型公路交通模式 低碳运输政策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了解,低碳发展逐渐成为所有行业甚是关注的话题,更是世界各国新一轮博弈的焦点。近年来由于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及汽车行业和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汽车大量进入到普通家庭,但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对如何贯彻低碳交通,消减碳排放,已成业界研究的热点;另外,交通堵塞亦愈发严重,对如何解决此问题也一直是困扰人类交通的难题。因此,缓解交通压力迫在眉睫,发展低碳运输刻不容缓。文章以低碳经济为研究背景,首先从低碳公路运输的基本理论着手分析,涵盖公路运输经济有关理论、低碳公路运输有关理论及其主要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其次对眼下中国低碳交通发展的现实状况及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紧接着通过研究并借鉴低碳交通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交通的实际情况,从交通运输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长其所长,多方式优势协同互补”的现代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然后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新型公路交通模式”的三段设计思路,以完善小汽车交通“节流”方向的低碳化发展,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对于低碳经济下公路交通新型模式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并从政策、技术、经济和市场四个方面构建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实施支撑体系,以期引导并保障现代低碳公路交通顺利实施。现代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的提出和新型公路的创新设计理念将丰富低碳交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建设低碳交通提供重要的思路,对改善现行交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 公路运输经济 低碳公路 新型公路交通模式 低碳运输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F54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1.1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模式8
- 1.1.2 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8
- 1.1.3 公路交通的可持续途径8-9
- 1.2 低碳及交通领域有关研究文献综述9-11
- 1.2.1 低碳经济相关文献9
- 1.2.2 低碳运输工具相关文献9-10
- 1.2.3 低碳政策相关文献10
- 1.2.4 低碳运输相关文献10-11
- 1.2.5 缓解交通拥堵有关的研究文献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研究框架12
- 1.5 研究意义12-14
- 第二章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相关基本理论分析14-21
- 2.1 公路运输经济相关理论14
- 2.1.1 公路运输的需求、价格和供给理论14
- 2.1.2 公路运输的商品属性和商品化理论14
- 2.2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相关理论14-15
- 2.2.1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基本概念15
- 2.2.2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基本内涵15
- 2.3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15-16
- 2.4 公路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要素分析16-21
- 2.4.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16-17
- 2.4.2 运输结构17-19
- 2.4.3 运输量19-20
- 2.4.4 汽车拥有量20
- 2.4.5 运输消费模式20-21
- 第三章 我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有关问题分析21-25
- 3.1 低碳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21-22
- 3.1.1 各种低碳运输有关政策及方针的现状21
- 3.1.2 低碳试运行城市交通部署21-22
- 3.2 交通运输问题及分析22-25
- 3.2.1 机动性与非机动性交通构成不合理22-23
- 3.2.2 城市交通堵塞问题23-24
- 3.2.3 现行交通带来有关资源与环境问题24-25
- 第四章 低碳公路交通新型模式的设计研究25-40
- 4.1 构建低碳交通运输总体模式25-29
- 4.1.1 主要交通模式及发展趋势25-27
- 4.1.2 三类主要交通模式对比分析27-28
- 4.1.3 构建总体低碳运输发展模式28-29
- 4.2 低碳公路交通模式下新型公路设计29-39
- 4.2.1 交通出行结构分析29-30
- 4.2.2 低碳经济下新型公路交通研究的总体构想30
- 4.2.3 新型公路交通模式设计方案30-37
- 4.2.4 新型公路经济计算分析37-38
- 4.2.5 新型公路设计方案所具有的社会优越性38-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低碳公路交通新型模式实施路径研究40-46
- 5.1 低碳交通运输模式的实施分析40-42
- 5.1.1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的实施路径分析40-41
- 5.1.2 低碳交通运输实施的具体内容41-42
- 5.2 低碳公路交通模式的实施手段42-46
- 5.2.1 低碳政策引导手段42
- 5.2.2 低碳技术支撑手段42-44
- 5.2.3 有效经济驱动手段44
- 5.2.4 低碳市场导向手段44-4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6-48
-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46
- 6.2 论文的创新点46
- 6.3 论文研究展望46-48
- 主要参考文献48-51
- 图清单51-52
- 表清单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柏青;公路交通在山西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统计;2000年09期
2 顾建国,冯振宇;论公路交通与公路交通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3 王昌香;防治公路街道化的几点建议[J];江苏交通;2001年07期
4 黄建军;孟华;;立足公路交通 寻求更大发展[J];交通职业教育;2001年06期
5 张世杰;;关注贵州公路体制改革[J];中国公路;2002年16期
6 张毅;法国的公路交通及启迪[J];江苏交通;2003年07期
7 张妹云;略谈公路统计改革的基本思路[J];山西统计;2003年11期
8 安富永;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浅析[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9 ;《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总目次[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4期
10 白宗孝;澳大利亚的公路交通[J];西部大开发;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公路交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雷茂锦;;公路交通的环境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袁兆国;廉士成;;论我国公路科学发展急需处理好的十个关系[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4 彭玲;孙东根;李永铎;;安徽沿淮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公路交通规划发展战略研究与思考[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5 徐厚福;胡建国;帅长斌;;2020年江西省公路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6 王凡昌;;论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交通投资体制[A];湖北省公路学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峰;;台湾公路交通考察报告[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成果;;面对入世的公路建设[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9 吴有铭;;公路交通敏捷动员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田华;王志;陈辉;李蔼恂;;极端强降水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分析以及思考[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济丁;公路完美融合大自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市公路局 徐祥增;必须加大公路部门宣传力度[N];莱芜日报;2007年
3 记者 郑亚伟 尚雄 通讯员 吕丽娅;今后五年缙云交通将全力打造“五型公路”[N];丽水日报;2008年
4 高邮市交通局高邮镇交管所 吴朗勇;关于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0年
5 杨桦 山西省公路局晋中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新形势下公路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初探[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6 记者 李徽;我区投入70多亿元改善公路交通[N];宁夏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肖芸香;修路要绷紧"环保弦"[N];中国环境报;2000年
8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厅长 郝继业;建一条公路 绘一片绿色[N];中国交通报;2001年
9 陈乃文;云南公路建设瞄准“四化”[N];中国交通报;2003年
10 王维佳;感受日本的公路交通及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立敦;基于体感交互的公路真三维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朋丽;基于智能算法的陕西省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5年
3 许春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伽林;完善公路建设代建制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龙传华;“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杉;中国高速公路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廖军;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及系统实现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张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9 袁玲;公路林带声衰减量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张健;公路快速货运轴辐式网络运载规划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敏;黑龙江省公路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启龙;公路交通防减灾预案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学芳;基于CGE模型的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芮红新;陕西省公路GIS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志国;全国公路治超联网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可;公路防撞护栏新材料及碰撞仿真[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高洁静;公路交通与贺州市旅游业的关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刘洋;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行车紧张性与高原公路纵坡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昂;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10 方晓霞;郑州市县(市)域公路交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56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