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09:10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运营的日益成熟和普遍,中国已渐渐步入高铁时代,高铁在中国也一度升温。在人们沉醉于高铁的便捷和舒适时,接连高铁事故的发生使人们从高铁大跃进的热度中冷却下来,开始反思中国高铁的安全问题。本文则从安全监督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对高速铁路完备的监督体系来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性。 本文以高速铁路安全事故为切入点,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重大高铁事故的发生原委,归纳出我国高速铁路的安全问题不外乎人、机、环境三方面,即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出现故障和突发环境影响,人、机这两方面因素则可以通过加强监督来避免错误的发生,突发环境则可以通过加强人为检测、预警和制定应急预案来避免或减轻事故的发生。随后,本文从高速铁路建设时期、运营时期和事故处理时期三个方面根据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原因、解决问题的脉络分别研究高速铁路的安全监督问题。一方面,找出高速铁路安全监督存在的缺陷,包括忽视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招投标不规范、监督单位缺乏独立性、政府监督不力、工作人员素质考核不足、事故处理监督不力等;同时,,对高速铁路安全监督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监督主体合谋寻租、高速铁路法律体系不完善、高铁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高铁文化建设不够、监督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高速铁路安全监督缺陷频出;随后,论文针对高速铁路建设、运营、事故处理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分别建立出纵、横交错的相互制衡的、立体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体系;最后,本文提出了保障高速铁路监督体系正常运行的建议性措施,同样从建设、运营、事故处理三个时期入手,包括建设时期完善的招投标监督机制、政府采购制度、安全监督责任制、监督巡检制、科技化的监督管理和建设市场诚信制度建设;运营时期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有效地组织激励机制、科学运行安全评估体系、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体系;事故处理时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以上保障措施,以期使高铁的安全监督机制得到最大效用的发挥,进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高铁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高速铁路安全 监督体系 保障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第一章 前言11-23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高速铁路现状11-12
- 1.1.2 高速铁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12-14
- 1.1.3 高速铁路安全监督问题研究的必要性14-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5
- 1.2.2 实践意义15-16
- 1.3 研究目的16
- 1.4 国内外高速铁路安全方面的研究现状16-21
- 1.4.1 国外高速铁路安全方面的研究现状16-18
- 1.4.2 国内高速铁路安全方面研究现状18-20
- 1.4.3 国内外高速铁路研究现状评述20-21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1-22
- 1.5.1 研究思路21
- 1.5.2 研究方法21-22
- 1.6 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22-23
- 1.6.1 论文的创新点22
- 1.6.2 论文的难点22-23
- 第二章 高速铁路安全监督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3-29
- 2.1 监督理论23-25
- 2.1.1 权力制约论23
- 2.1.2 人民监督理论23-25
- 2.2 安全管理理论25-26
- 2.2.1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25
- 2.2.2 事故致因理论25-26
- 2.3 高速铁路建设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理论26-29
- 2.3.1 囚徒困境27
- 2.3.2 招投标博弈27-29
- 第三章 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9-41
- 3.1 高速铁路建设阶段预防监督机制不健全29-36
- 3.1.1 高速铁路建设主体合谋29-34
- 3.1.2 政府主管部门监督范围狭小34-35
- 3.1.3 传统铁路物资采购模式缺乏监督35-36
- 3.1.4 忽视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36
- 3.1.5 监督手段落后36
- 3.2 高速铁路运营阶段日常安全监管存在漏洞36-38
- 3.2.1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相关法律缺失36-37
- 3.2.2 高速铁路运营的规章制度不健全37
- 3.2.3 忽视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37
- 3.2.4 工作人员素质考核不规范37-38
- 3.2.5 日常安全监督薄弱38
- 3.2.6 高速铁路车务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不足38
- 3.3 高速铁路事故处理的事后监管机制不完善38-41
- 3.3.1 信息透明度低,监督主体单一38-39
- 3.3.2 事故处理相关法律规定模糊39
- 3.3.3 事故问责机制有待完善39-41
- 第四章 高速铁路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41-52
- 4.1 高速铁路建设时期构建安全质量监督体系41-47
- 4.1.1 垂直监督体系41-43
- 4.1.2 平行监督体系43-47
- 4.2 高速铁路运营时期日常安全监督体系的建设47-49
- 4.2.1 垂直监督体系47-48
- 4.2.2 平行监督体系48-49
- 4.3 高速铁路事故处理的事后监督体系建设49-52
- 第五章 构建高速铁路安全监督体系的保障措施52-61
- 5.1 高速铁路建设时期安全监督的保障措施52-56
- 5.1.1 完善招投标监督机制52-53
- 5.1.2 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53-54
- 5.1.3 落实安全监督责任制54
- 5.1.4 安全监督巡检制度化54-55
- 5.1.5 安全监督管理现代化55
- 5.1.6 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市场的诚信制度建设55-56
- 5.2 高速铁路运营时期安全监督的保障措施56-58
- 5.2.1 完善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法律规定56
- 5.2.2 建立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56-57
- 5.2.3 建立高速铁路运行安全评估体系57-58
- 5.2.4 提高调度指挥的现代化水平58
- 5.3 高速铁路事故处理的后期监管机制的保障措施58-61
- 5.3.1 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58
- 5.3.2 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58-6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结论61
- 6.2 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5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娜;;高铁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哲昕;;“7·23”动车追尾事故应急处理引发的法律思考[J];法学;2011年08期
3 汤远桥;;高铁行车安全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年02期
4 吴海洪;;对高速铁路运营机务安全管理的探讨[J];高速铁路技术;2011年06期
5 刘义全;;正确认识监理单位和各方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地位[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6 申建伟;;物资采购审计以及同级审计中的控制重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7期
7 白一尚;吴恒;王颖慧;王东勃;;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安全隐患治理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1期
8 陈永昌;;动车追尾事故引发的深层次反思[J];变频器世界;2011年08期
9 吕茜;季常煦;王阳;;供应链下高速铁路工程物资采购模式的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7年08期
10 郭娜;肖跃军;于世旺;;基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583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58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