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及预警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4:23

  本文关键词: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及预警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运服务贸易 逆差 预警机制 BP神经网络


【摘要】:“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157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191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别位列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服务贸易连续多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在服务贸易中起支撑作用的海运服务贸易则是逆差的主要来源。这一现状昭示着海运服务贸易的失衡,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安全不利。针对这一现状,分析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探讨其经济效应,构建预警机制,随时对相关数据变化进行预警监控,对于将我国海运服务业的贸易失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海运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和维系海运服务贸易的安全,实现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进行简要分析,继而构建预警机制,通过预警结果分析应对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的对策。全文主要框架可归纳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以及影响力进行简要阐述,界定相关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在服务贸易、预警机制以及BP神经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论文的研究内容,继而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逆差原因的分析。首先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历年的数据表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外,其他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增长幅度大多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海运服务贸易也是运输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始终超过百分之五十,同时,高速发展的背后,作为运输服务贸易主要组成部分的海运服务贸易,也成为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然后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的成因进行分析,从海运服务业开放度、货物贸易增长及运力不足和企业自身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发现海运服务业开放度过高导致我国对海运事业的保护不足,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国外海运企业的进入,海运服务业遭受严重冲击,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满足不了货物贸易的强劲需求,运力不足,只能依靠国外运力来弥补,绝大多数海运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服务意识差,盈利能力弱。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现状;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对预警模型的构建。首先对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介绍,针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研究的特殊性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优越性,阐明选取此模型的用意及适用性。其次,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的指标体系。依据指标选取原则,选取导致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的关键性因素,即国轮承运比例、货物贸易增长率、贸易开放度以及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选取汇率、实际GDP增长率、海运服务贸易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出口增长率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加入到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之中,并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解释。再次,运用在学术界应用比较广泛的3σ原理,确定预警界限与预警区间。最后,对预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2001-2011十年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运用SPSS软件确定输出节点,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检验,继而对2012年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进行预警,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处于“安全”级别;最后一部分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战略重组实现规模经济。
【关键词】:海运服务贸易 逆差 预警机制 BP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52;F75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导论12-24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0.1.1 研究背景12
  • 0.1.2 研究意义12-13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9
  • 0.2.1 国外研究综述13-15
  • 0.2.2 国内研究综述15-19
  • 0.2.3 研究述评19
  • 0.3 研究内容与思路19-20
  • 0.3.1 主要研究内容19-20
  • 0.3.2 技术路线20
  • 0.4 主要研究方法20-21
  • 0.5 研究创新点21
  • 0.6 相关概念界定21-24
  • 0.6.1 服务贸易21-22
  • 0.6.2 海运服务贸易22-24
  • 1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及预警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24-28
  • 1.1 比较优势理论24-25
  • 1.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25
  • 1.3 监测预警理论25-26
  • 1.4 本章小结26-28
  • 2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现状及成因分析28-35
  • 2.1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现状28-29
  • 2.1.1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总量发展趋势28-29
  • 2.1.2 海运服务贸易占运输服务贸易比重29
  • 2.2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状况29-31
  • 2.3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原因31-34
  • 2.3.1 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31-32
  • 2.3.2 货物贸易增长及运力因素32-33
  • 2.3.3 海运企业规模及竞争力因素33-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机制评价模型构建35-41
  • 3.1 BP 神经网络35-36
  • 3.1.1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35-36
  • 3.1.2 BP 神经网络在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研究的应用36
  • 3.2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36-39
  • 3.2.1 指标选取原则36-37
  • 3.2.2 指标选取与解释37-39
  • 3.3 预警界限的确定39
  • 3.3.1 预警界限的确定原理39
  • 3.3.2 预警区间的确定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4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机制实证研究41-54
  • 4.1 BP 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构建41-48
  • 4.1.1 指标体系41-42
  • 4.1.2 输入节点选择42-43
  • 4.1.3 网络结构的选择43
  • 4.1.4 隐含层神经元数目选择43
  • 4.1.5 数据预处理43-45
  • 4.1.6 输出节点的确定45-48
  • 4.2 MATLAB 中预警模型的训练与检验48-53
  • 4.2.1 Ft总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49-50
  • 4.2.2 F1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50-51
  • 4.2.3 F2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51
  • 4.2.4 F3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51-52
  • 4.2.5 F4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52-53
  • 4.2.6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预警及分析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5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均衡发展政策建议54-61
  • 5.1 政府层面54-55
  • 5.1.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环境54
  • 5.1.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营运能力54-55
  • 5.1.3 遵循适度开放原则,循序渐进开放海运服务55
  • 5.2 行业层面55-56
  • 5.2.1 完善海运行业协会运行机制55
  • 5.2.2 充分发挥海运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55-56
  • 5.2.3 积极促成联合经营,引导海运服务企业强强联合56
  • 5.3 企业层面56-59
  • 5.3.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56-57
  • 5.3.2 正确选择贸易术语,规避风险57-58
  • 5.3.3 通过海运服务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规模经济优势58
  • 5.3.4 增强我国海运企业服务意识与水平58-59
  • 5.4 本章小结59-61
  • 6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伟;何忠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及其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1期

2 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06年11期

3 王宇华;;浙江省运输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3期

4 张斌;;关于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的评估与逆差的认识[J];国际市场;2012年Z3期

5 徐志英;;一种改进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7期



本文编号:678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678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