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天津市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衔接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9:42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衔接的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津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最后一公里 支线公交


【摘要】:随着天津地铁的加速建设,加之公交线路的日益丰富,公共交通网络逐渐形成,有效的拓宽了天津市民公共出行的范围。但目前的公交、地铁站点分布还不能做到零公里接驳,市民可选择的“最后一公里”接驳方式较单一。特别是接近地铁线两端终点站的市民,往往距站点较远,步行耗时耗力,而公交线路尚未覆盖,出租车较少,除步行外没有更多经济高效的接驳方式供选择。多年来地铁站周边机动车非法营运现象屡禁不止,政府采取回购、禁行、处罚等等手段,收效甚微。而市民明知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人身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还冒险乘坐,反映的是天津市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扰。本文从研究天津公共交通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运用复杂社会系统理论、城市公共交通理论以及协同论等理论手段分析原因,借鉴国内外公共交通微循环的经验,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天津市特点的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本文从规划、政策、法规、公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提出将高科技引入支线公交智能调控领域,利用GPS定位技术、人机界面系统实时反馈运营车辆及客流等系统输入信息,动态调整发车方案,以提高支线公交利用率。初步探讨了打破公交、地铁两大公司壁垒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初步探讨了将黑三轮车主纳入正规接驳线路运营企业,由企业提供更为安全环保的车型并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要解决天津市的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继续加大支线公交投入力度,发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用,鼓励停车换乘。从而减少市民出行成本,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提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率。
【关键词】:天津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最后一公里 支线公交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72.8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0
  • 1.3 本文研究的路线框架结构10-12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2-16
  • 2.1 城市公共交通12-14
  • 2.2 复杂社会系统理论14-15
  • 2.3 协同理论15-16
  • 第三章 天津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16-25
  • 3.1 天津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立和完善16-19
  • 3.1.1 公交系统的建立和完善16-18
  • 3.1.2 地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18-19
  • 3.2 天津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现状19-20
  • 3.2.1 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阶段19-20
  • 3.2.2 出租车行业成熟20
  • 3.2.3 辅助交通方式方兴未艾阶段20
  • 3.3 天津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问题20-25
  • 3.3.1 地铁线路少尚未形成网络20-22
  • 3.3.2 地铁公交之间尚未无缝对接22-23
  • 3.3.3 辅助交通方式尚不普及23-24
  • 3.3.4 非法营运现象屡禁不止24-25
  • 第四章 国内外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经验借鉴25-34
  • 4.1 国内主要地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5-27
  • 4.1.1 上海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5-26
  • 4.1.2 香港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6
  • 4.1.3 杭州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6-27
  • 4.1.4 武汉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7
  • 4.2 国外主要地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7-29
  • 4.2.1 新加坡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7-28
  • 4.2.2 德国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8
  • 4.2.3 美国及加拿大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8-29
  • 4.2.4 日本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经验29
  • 4.3 对天津市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借鉴29-34
  • 4.3.1 发展轨道交通网络29-31
  • 4.3.2 公交优先31-32
  • 4.3.3 综合开发32-33
  • 4.3.4 运输一体化33-34
  • 第五章 天津市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衔接的对策34-51
  • 5.1 系统设计优化34-43
  • 5.1.1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评价体系35-36
  • 5.1.2 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使其与轨道交通有机结合36-37
  • 5.1.3 加大支线公交投入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微循环37-40
  • 5.1.4 推出适合天津市特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40-41
  • 5.1.5 整合停车场资源推广停车换乘新理念41
  • 5.1.6 加大治理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力度41-43
  • 5.2 政策保障43-48
  • 5.2.1 将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43-46
  • 5.2.2 优惠措施保障46
  • 5.2.3 完善公交市场准入机制46-48
  • 5.3 引导公民交通参与素质提升48-49
  • 5.4 法律维护公共交通秩序49-51
  •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51-53
  •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性成果51
  • 6.2 本文研究局限及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辉,周会宗;信息化建设怎样接通“最后一公里”[J];甘肃科技;2003年02期

2 吴洪彪;畅通“最后一公里” 推进农业信息化[J];中国农村科技;2004年01期

3 张晓楠;;捷径未必是通途——浅析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J];每周电脑报;2005年03期

4 匡冬芳;;“最后一公里”加速[J];互联网周刊;2008年23期

5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J];道路交通管理;2010年10期

6 本刊编辑部;;贯标最后一公里[J];金融电子化;2010年11期

7 刘良军;;畅通粮食丰收的“最后一公里”[J];中国粮食经济;2013年09期

8 ;联想最后一公里产品全[J];每周电脑报;1999年50期

9 萧竹;;向“最后一公里”迈进[J];致富天地;2014年04期

10 卫青强,任薇;探索“最后一公里”无缝投递之路[J];通信企业管理;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恪宁;;小区短信跨越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A];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2008优秀成果选编[C];2008年

2 陈小妹;;论乡镇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与建议[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贺凌;;论如何创新机制,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方玺;耿艳;;我国快递“最后一公里”收派模式创新探讨[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潘海勇;黄勇;;最后一公里的挑战[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C];2005年

6 程快生;;牵手联姻 让农技与农民“零距离”——破解农技员与农户“最后一公里”障碍的建议[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7 ;乡村信息通信需求特征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8 丘耘;樊景超;胡林;周国民;;对“三网合一”的果树生产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楚华;;改善快递“最后一公里”——电商社区代理自提点的现状分析[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新;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N];中国邮政报;2009年

2 黄敢;想想还有哪些“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N];江西日报;2009年

3 北京市第2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 高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N];北京日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改革,期待多打通“最后一公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肖一平;抗大旱务必打通“最后一公里”[N];孝感日报;2011年

6 贺f ;上海调研“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纪东冲;打通“最后一公里” 扬显理论生命力[N];人民日报;2011年

8 刘福国;“最后一公里”真的很重要[N];大连日报;2012年

9 陈向阳 陈金阳;重视连通“最后一公里”[N];中国国防报;2012年

10 郭文婧;“老假摔”还因保障未达最后一公里[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戴军;S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亮;报道新疆:政务微信“最后一公里”新闻生产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3 高利军;A电商公司高峰期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石蕊;天津市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衔接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杜娟;河北省蔬菜“最后一公里”价格构成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严映梅;广西联通最后一公里接入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薛坤;人道救援物流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周冬娥;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风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9 冯斌;智能快件箱布局规划与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9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679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