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组织的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9:11
本文关键词:中国铁路组织的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铁路行业政企不分,缺乏竞争活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鉴此,笔者以“我国铁路行业的网运分离模式改革”为题撰写了学位论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全文除开“绪论”和“结语”,由四个主体部分构成。 第一个主体部分为“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外因与内因”。本部分首先从“国家对垄断行业改革的政策走向”等四个方面分析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外部动因;然后从“破除铁路现行网运一体管理体制弊端”等两个方面探究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内部动因。 第二个主体部分为“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的改革历程”。本部分从前后相继的五个时段,回眸我国铁路行业改革的举措和进程,即放权让利时期、大包干时期、试点现代企业制度时期、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 第三个主体部分为“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效益分析”。本部分在分析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着重从“有利于使铁路运输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等六个方面分析改革的社会效益。 第四个主体部分为“现阶段推进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策略”。本部分从“总体思路”、“方略选择”、“基本要求”、“实施步骤”、“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五个方面构建推进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尝试主要表现为: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的需要,从思路设计、方略选择等多个维度系统构建我国推进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具有思想启迪性、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操作性。
【关键词】:铁路改革 网运分离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32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1
- 图表目录11-12
- 一、绪论12-21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 选题背景12
- 2. 研究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13-14
- 1. 国内研究状况13
- 2. 国外研究状况13-14
- 3. 简要的评价14
- (三) 主要概念的界定及阐释14-18
- 1. 我国铁路行业14-15
- 2. 网运分离模式15-17
- 3. 政府管制17-18
- (四) 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18-19
- 1. 研究的理论基础18-19
- 2. 主要研究方法19
- (五) 本文的写作框架及创新尝试19-21
- 1. 写作框架19-20
- 2. 创新尝试20-21
- 二、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外因与内因21-27
- (一) 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外因21-24
- 1. 国家对垄断行业改革的政策走向21
- 2. 中国成为WTO成员对铁路行业的刺激21-22
- 3. 市场份额及客户关系方面的因素22-23
- 4. 新经济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挑战23-24
- (二) 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内因24-27
- 1. 我国铁路现行网运一体管理体制的弊端24-25
- 2. 网运分离适应于中国铁路运输系统体制改革的要求25-27
- 三、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的改革历程27-32
- (一) 放权让利时期的改革27
- (二) 大包干时期的改革27-28
- (三)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时期的改革28-29
- (四) 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时期的改革29-30
- (五) 快速发展时期的改革30-32
- 四、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效益分析32-38
- (一) 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32-36
- 1. 寻求最小的改革成本32
- 2. 基于交易成本的选择32-36
- (二) 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社会效益分析36-38
- 1. 有利于使铁路运输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36
- 2. 有利于保持国家对铁路必要的宏观调控36
- 3. 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36
- 4. 有利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投融资体制和机制36-37
- 5. 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37
- 6. 有利于真正实现政企分离37-38
- 五、现阶段推进我国铁路行业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策略38-45
- (一) 推进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38
- (二) 推进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方略选择38-41
- 1. 转变观念,为网运分离树立良好的思想导向38
- 2. 审慎思考,科学设计网运分离管理模式38-39
- 3. 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清算办法,夯实网运分离的基础39-40
- 4. 净化网运分离环境,明确界定公益性与经营性运输的边界和比例40
- 5. 深化客运公司改革,寻找网运分离模式的突破口40
- 6. 推进科技创新,强化通路质量40-41
- (三) 推进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41-42
- (四) 推进网运分离模式改革的实施步骤42-43
- (五) 改革过渡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3-45
- 1. 改革、运输安全与稳定的关系43-44
- 2. “远”与“近”的关系44
- 3. 责任与权力的关系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逐步剥离:我国铁路重组合理组织边界的初步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2 于良春;论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3 赵坚;中国铁路重组的企业边界问题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4 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5 李丹,吴祖宏;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主要流派及新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蒋晓光;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的选择[J];企业经济;2005年02期
7 欧国立;中国铁路运输业引入竞争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4年06期
8 荣朝和;试论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J];铁道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9 曹钟雄,许子敬;世纪之交的中国铁路改革[J];铁道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10 中国铁路经营管理考察团;美国铁路考察报告[J];铁道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705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70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