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21:15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清洁能源,即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通过能源高效利用、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调整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来实现GDP的绿色增长。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清洁能源,即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中国政府多个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中国将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LCE)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避免剧烈的气候改变,减少恶劣气候令人类造成伤害的机会,因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可以会引致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化,会为人类的将来带来负面影响。 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减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搜集了《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通过一系列推理表明:云南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有快速递增趋势,预测了云南省2015年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见,云南省发展低碳交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刻不容缓的。 本文通过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提出了发展云南省低碳交通的相关对策,具体包括: 1、制定明确的云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目标 2、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 3、降低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量和水平 4、控制私家车的出行,大力倡导公交出行 5、鼓励绿色无碳或低碳交通出行方式 6、加强对交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交通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12.7;F2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5-17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17-22
- 2.1 低碳经济17-18
- 2.1.1 提出背景17
- 2.1.2 低碳经济和低碳交通的内涵17-18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18-20
- 2.2.1 提出背景18-19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19-20
- 2.3 目标管理理论20-22
- 第三章 云南省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状况22-31
- 3.1 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22-23
- 3.2 云南省交通运输业能耗和碳排放现状23-25
- 3.3 云南省交通运输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25-26
- 3.4 降低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量和水平26-31
- 3.4.1 云南省公路运输的地位27
- 3.4.2 刺激反应模式的主要内容27-28
- 3.4.3 2009年我国小排量汽车和家电下乡活动的政策刺激效果28-29
- 3.4.4 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政策29-30
- 3.4.5 完善黄标车淘汰制度30-31
- 第四章 云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策略研究31-54
- 4.1 制定明确的云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目标31-36
- 4.1.1 中国政府的相对减排目标32
- 4.1.2 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32-35
- 4.1.3 云南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35-36
- 4.1.4 2015年云南省交通运输业的低碳目标36
- 4.2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36-44
- 4.2.1 完善现有的立体交通模式37-38
- 4.2.2 合理规划城市,力争形成多个城市中心38
- 4.2.3 政府部门外迁38-39
- 4.2.4 加强运营车辆的合理调配,重视道路保养39-40
- 4.2.5 云南省公路运输的地位40-41
- 4.2.6 刺激反应模式的主要内容41
- 4.2.7 2009年我国小排量汽车和家电下乡活动的政策刺激效果41-42
- 4.2.8 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政策42-44
- 4.2.9 完善黄标车淘汰制度44
- 4.3 控制私家车的出行,大力倡导公交出行44-50
- 4.3.1 云南省私家车保有量增加迅猛44-45
- 4.3.2 人们不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原因45-46
- 4.3.3 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的激励政策46-50
- 4.4 鼓励绿色无碳或低碳交通出行方式50-52
- 4.4.1 绿色无碳或低碳交通存在的问题50-51
- 4.4.2 鼓励绿色无碳或低碳交通政策51-52
- 4.5 加强对交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52-54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54-55
- 5.1 结论54
- 5.2 不足与展望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圣迪;陆键;;城市慢行交通的系统障碍与理性破解——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4期
2 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3 刘云亚;;密度分区对开发强度控制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我国南方某大城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3期
4 邵海鹏;杨晓光;董海倩;;机非混行道路交通改善方法研究[J];城市交通;2007年01期
5 郭亮;贺慧;;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模式相关性的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5期
6 陈飞;诸大建;许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6期
7 陈文华;关小燕;刘善庆;;产业低碳化与生态文明实现路径——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8 姜学锋;;同济大学完成《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3期
9 赵童;国外城市土地使用——交通系统一体化模型[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10 郭庆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8期
,本文编号:708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70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