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2:23

  本文关键词: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铁路物流 灰色关联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机 BP神经网络


【摘要】:鉴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煤炭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能源保障。煤炭物流是煤炭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煤炭物流集散、转运和配送过程中的核心是运输。我国的煤炭60%以上依靠铁路运送,但铁路煤炭运力一直不能满足煤炭的运输需求,文章借助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手段,通过对煤炭铁路货运量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把握从而建立模型,预测较为精确的需求量,为政府提供制定铁路煤炭通道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以便于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改进物流供给系统。 论文首先深入分析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的重要性,选用用煤炭铁路货运量作为煤炭铁路物流需求的表征,通过定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煤炭铁路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为以后进行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接着提出四种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的建模方法:PSO-SVR预测模型、网格搜索-SVR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煤炭铁路物流需求的组合预测模型。论文最后通过前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95—2011年的煤炭铁路货运量进行预测,并将上述各项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国家统计局,铁道部,能源局等部门公开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对输入变量进行外推预测,同时,带入精度最高的PSO-SVR组合模型对2012-2015年的煤炭铁路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并给出了煤炭铁路物流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煤炭铁路物流 灰色关联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机 BP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21;F532;F252;F22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1
  • 1.1 问题的提出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3 研究内容及其路线18-21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路线18-19
  • 1.3.3 研究方法19-21
  • 2 相关理论基础21-32
  • 2.1 统计学习理论21-22
  • 2.1.1 VC维理论21
  • 2.1.2 推广性的界21
  • 2.1.3 结构风险最小化(SRM)准则21-22
  • 2.2 支持向量回归机22-26
  • 2.2.1 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原理22-25
  • 2.2.2 核函数25-26
  • 2.3 BP神经网络26-28
  • 2.3.1 网络结构及算法思想26
  • 2.3.2 BP网络的学习26-28
  • 2.4 网格搜索法28-29
  • 2.5 粒子群优化算法29-31
  • 2.5.1 算法原理29-31
  • 2.5.2 算法特点31
  • 2.6 本章小结31-32
  • 3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确定32-42
  • 3.1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影响因素选取原则32-33
  • 3.2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与选取33-37
  • 3.2.1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33-34
  • 3.2.2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选取34-37
  • 3.3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37-41
  • 3.3.1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37-38
  • 3.3.2 灰关联分析模型应用38-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4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建立42-50
  • 4.1 基于PSO-SVR的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模型42-43
  • 4.1.1 模型构建步骤42-43
  • 4.1.2 模型工作流程图43
  • 4.2 基于网格搜索-SVR的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模型43-45
  • 4.2.1 模型构建步骤43-44
  • 4.2.2 模型工作流程图44-45
  • 4.3 BP神经网络模型45-47
  • 4.3.1 模型构建步骤45-46
  • 4.3.2 模型工作流程图46-47
  • 4.4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的组合预测模型47-48
  • 4.4.1 基于SVM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47-48
  • 4.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48
  • 4.5 本章小结48-50
  • 5 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的实证分析50-65
  • 5.1 样本数据的选择与预处理50-51
  • 5.1.1 数据样本的选择50
  • 5.1.2 数据指标的预处理50-51
  • 5.2 基于各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模型的求解及结果分析51-60
  • 5.2.1 基于PSO-SVR预测模型的求解51-54
  • 5.2.2 基于网格搜索法-SVR预测模型的求解54-56
  • 5.2.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求解56-58
  • 5.2.4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求解58-60
  • 5.3 2012-2015年的煤炭铁路物流需求预测60-62
  • 5.4 煤炭铁路物流发展建议62-64
  • 5.5 本章小结64-65
  • 6 结论65-67
  • 6.1 结论65
  • 6.2 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1
  • 附录71-75
  • 作者简历75-77
  • 学位论文数据集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昆;我国煤炭产业内部竞争中“优不胜,劣不汰”的成因[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11期

2 钱永坤,吴思嫣;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下)[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11期

3 李克荣,刘传庚,魏振宽;论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问题[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4 冬伯文;搞活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5 常毅军;山西煤炭在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力透视[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6 刘冰;煤炭企业就业的特殊性及特殊的再就业政策体系[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黄昊;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煤炭;2001年09期

8 秦杰,丁钟宇;煤炭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策略[J];中国煤炭;2001年11期

9 刘传庚;关于煤炭市场竞争过度的问题[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于洪达;煤炭企业扭亏解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发展论坛;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20章 煤炭价格政策[A];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2 ;第四章 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分析[A];2009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9年

3 濮洪九;乌荣康;刘彩英;姜智敏;苏立功;武承厚;张勇;张宏;赵家廉;高家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4 刘凤朝;王务平;张建峰;齐敏江;黄国良;李翕然;梁星;常叶青;张立泉;高峰;孙春升;徐亮;李强;;基于风险控制的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5 白永秀;;后危机时代中国煤炭产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处理好五个关系[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煤炭企业实施“查缺管理”的探索与研究[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1年

7 武予鲁;;新世纪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8 付永水;;我国煤炭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9 郑渭生;;正确认识煤炭商品价值之浅见[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10 陈庆禄;;结构调整是煤炭企业应对入世的必然选择[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富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李 刚;中国煤炭采掘业景气度高涨[N];证券日报;2004年

2 记者 孙绍林;煤炭业扭亏能挺多久[N];财经时报;2001年

3 李学刚;煤炭:痛并快乐的2003年[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新疆证券研究所 王怀震;煤炭:利润增速明显放缓[N];证券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薛秀泓;尽快实行煤炭国家专营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欣欣;煤炭净进口将改变“北煤南运”格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刘平;信息化助煤炭企业成本“节流”[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凯;新一轮煤炭热的思考[N];中国煤炭报;2007年

9 刘晶磊;煤炭流通区位优势明显 交易价格指导作用突出[N];中国煤炭报;2007年

10 解东辉 孙胜杰 于社荣;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贸易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春晖;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核算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潘克西;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洪志;吉林省煤炭行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7 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孟岩;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机制与政府调控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王健;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亚萍;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袁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毅;山西省煤炭基金的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聚;大型煤炭企业定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河南大学;2011年

5 段金鑫;煤炭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吴金梅;大、中城市煤炭流通趋势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刘宏超;关于中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与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孙燕飞;煤炭企业的价值决定及其战略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李艳舫;中国煤炭价格机制改革政策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耿新;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86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986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2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