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第四方物流服务
本文关键词:天津港第四方物流服务
【摘要】:天津港第四方物流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天津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就如何在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代物流和天津港集团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按照国际供应链对港口功能的重新定位,研究如何借助第四方物流理念优化港口集疏运运作模式,延伸港口服务到港口码头以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领域,实现天津港产业结构调整,明确天津港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以及价值实现。 本文首先研究项目的背景与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现状的分析,给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天津港现有信息化情况和当前物流服务模式分析,用SWOT分析法对天津港开着第四方物流服务进行可行性分析。接下来对天津港货运流程、周边物流资源状况以及业务角色进行实地调研得出用户需求,根据各方的需求对项目整体架构进行研究和设计。以规划天津港集疏运优化为重要步骤,以天津港港口在物流链中的核心地位和人力资源、经验优势,为国内外进出口货主和物流公司,提供天津港及其腹地的港口到工厂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并依托天津港信息资源建立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货运资源配置衔接集团码头和货栈作业,满足货主和货代、货运公司以及船公司的要求,提供物流优化,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控和跟踪服务,,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 集疏运 货运流程 物流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52.7;F259.27;TP311.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1.1 港口之间竞争激烈8
- 1.1.2 自然条件的限制,港口成本高8
- 1.1.3 港口综合服务能力的劣势8-9
- 1.2 天津港集团“十二五”发展要求向综合物流服务延伸9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9-10
- 1.4 本文的章节结构10-11
- 第二章 项目现状及可行性分析11-24
- 2.1 天津港第四方物流相关信息化情况11-17
- 2.1.1 天津港信息化基础是第四方物流的支撑11
- 2.1.2 EDI 系统建设11-12
- 2.1.3 码头生成管理系统建设12-15
- 2.1.4 津京冀货运公司信息化情况15-17
- 2.2 天津港当前的物流服务模式17-18
- 2.3 应用价值18-19
- 2.3.1 提升物流效率18
- 2.3.2 降低整体成本18
- 2.3.3 进行数据资源利用和保护18
- 2.3.4 拓展新业务18-19
- 2.4 可行性 SWOT 分析19-24
- 2.4.1 开展第四方物流服务的优势19-20
- 2.4.2 开展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劣势20
- 2.4.3 开展第四方物流服务的机遇20-22
- 2.4.4 开展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威胁22-24
- 第三章 天津港第四方物流需求调研24-39
- 3.1 天津港货运流程24-26
- 3.1.1 天津港进出口货运流程24-25
- 3.1.2 无水港进出口货运流程25-26
- 3.1.3 天津港内贸出港流程26
- 3.1.4 天津港内贸进港流程26
- 3.2 天津港及周边物流资源状况26-35
- 3.2.1 天津港集装箱物流资源27
- 3.2.2 散杂货物流资源27-28
- 3.2.3 天津港运力资源28-29
- 3.2.4 天津港外部运力资源分析29
- 3.2.5 天津港周边物流中心分布和规划29-35
- 3.3 业务角色35
- 3.4 用户需求35-37
- 3.4.1 码头35-36
- 3.4.2 货主货代36
- 3.4.3 运输企业36-37
- 3.4.4 金融机构37
- 3.4.5 集团公司37
- 3.5 系统的性能需求37-39
- 第四章 项目架构研究及设计39-61
- 4.1 项目总体设计架构39-40
- 4.2 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功能40-61
- 4.2.1 统一用户管理40-42
- 4.2.2 港内集疏运统筹系统42-44
- 4.2.3 货物交易44-46
- 4.2.4 配货交易46-49
- 4.2.5 货运交易辅助系统(云平台服务)49-56
- 4.2.6 物流金融56-57
- 4.2.7 数据统计和挖掘57-58
- 4.2.8 客服服务中心58
- 4.2.9 应急预案处理58-61
- 第五章 标准规范建设内容61-67
- 5.1 制定统一的货运委托电子单据61-62
- 5.2 统一的港航和无水港运输、仓储、计划单证的规范字段62
- 5.3 第三方支付的流程标准化62-63
- 5.4 货方和运方的诚信标准规范63-64
- 5.5 数据保障方案64-67
- 5.5.1 数据备份65
- 5.5.2 数据库备份65
- 5.5.3 恢复策略65-6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研究工作总结67
- 6.2 下一步工作分工67-68
- 6.3 项目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0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炜,范永辉;物流认识中的几个误区[J];集装箱化;2002年07期
2 王桂花,信斌;全方位推进企业物流势在必行[J];物流科技;2002年05期
3 汪鸣;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政策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2年06期
4 严文萃;中国入世与西部物流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2002年03期
5 梁小平;物流市场浅析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2年03期
6 冉文学,宋志兰;数字化物流的建设[J];机电信息;2002年01期
7 陈丰照;浅谈物流系统在企业的应用[J];中国建材;2003年04期
8 付林;中外物流业比较及我国的对策[J];物流科技;2004年03期
9 王健飞,章宏,李振宇;浅谈黑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条件与环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10 邓明然,王华;我国物流发展的政府保障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莉;卢宝亮;杨西龙;;21世纪中国西部物流发展展望[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牟惟仲;牟屹东;;用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物流资源[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善庆;;中外物流业比较及我国的对策[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郑维校;;西部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挑战和途径[A];“西部开发”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冉瑞成;;整合物流资源 培育物流企业——对重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7 李欣;;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考[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志军;;对如何加强我省现代物流建设的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08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小丽;;河南省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10 ;挺进现代物流业过程中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进科技物流建设[N];东方烟草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丽娟;以城市为基点发展现代物流[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凯文;哈尔滨以物流行业支持经济发展[N];国际商报;2004年
4 李同昌 张大萍;河南发展现代物流正当时[N];河南日报;2003年
5 戴定一;物流市场“一头热”[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本报记者 裴立新 实习生 严锁铃 沈玉;现代物流业:佳景可期[N];南通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金霞 方菲 郭虹;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初试锋芒[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吴霞;青岛是怎样发展现代物流的?[N];中国商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吴震;北京物流直取“亚太之最”[N];中国商报;2002年
10 郭燕春;北京新物流到底新在哪里?[N];中国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睿君;基于集成场视角的陆港运行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丕景;物流减量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3 范晓林;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曹瑛;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富堂;小商品交易市场运行与发展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莉;辽宁省物流业的灰色分析和预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李万春;内江市物流经济关系与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蔡丰;基于DEA的我国上市物流企业运营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杜运琪;新疆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朱庆峰;海尔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6 叶妍琬;广东省物流业与地区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7 万阳华;DZ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佳;浙江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9 赵晓q
本文编号:987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98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