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锚定效应的会计舞弊心理机制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20:06
本文选题:锚定效应 切入点:会计舞弊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会计丑闻的出现,人们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由舞弊引起的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的伤害。研究白领犯罪的学者们发现,由白领造假舞弊等行为引发的财务损失要远远大于街头犯罪,并且它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Friedrichs,2009)。白领犯罪者们通过舞弊的方式,掏空实体经济、腐蚀社会价值财富、加大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挑战着人们之间的信任底线,致使社会及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严重的扭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况且这个“蚁穴”己大有愈来愈大之趋势,制止舞弊行为迫在眉睫。由于舞弊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而对舞弊的发现具有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我们设法寻求鉴别会计舞弊方法的同时,要尽量将舞弊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而不是在舞弊恶果已显现之后。 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从舞弊理论、动因、手段、甄别方法和措施等方面对会计舞弊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因素”到“行为”,对会计舞弊产生的心理机制及行为表现却一直少有涉猎,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的心理过程极其复杂,很难对其加以提炼,另一方面是因为很难获取调查对象。然而,随着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和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行为经济学中的理论与会计舞弊相结合,探究会计舞弊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己成为现代研究的趋势。锚定效应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有些学者甚至提出,整个行为经济学就是一种广义的锚定论,所以以锚定效应为基础对会计舞弊心理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舞弊行为人很多行为产生的根源。 本文以探究会计舞弊心理机制为主线,共分为五部分,包括六个章节,具体结构及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安排,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为下文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为第2章文献综述。本部分以研究会计舞弊动因的不同视角为基础,以锚定效应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为切入点,以基于锚定效应的会计舞弊心理机制发展路程为主线,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出现有研究的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第三部分为第3章概念界定和研究范畴和第4章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部分在对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及其发展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之上,论述了会计舞弊行为与锚定效应及其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剖析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并限定了本文的研究范畴。然后,结合锚定效应主要理论和会计舞弊行为,提出本文的实验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为第5章情景实验。作为本文的重点部分,本部分在根据前述研究假设以及对企业在职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之上,设计了基于锚定效应的舞弊行为情境决策案例,运用实验方法对被试的舞弊决策过程进行研究。 第五部分为第6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实验结果的研究结论从政府、社会、企业及行为人个人四个层面上分别给出相应的参考性建议。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行为人对会计舞弊影响因素的判断会受到外部提供的锚值的高低的影响,即会产生外部锚定效应。第二,外部锚值会转化为行为人内部锚值,当外界环境改变时,使行为人由于对锚值调整的不充分,而作出错误的决策,即会产生内部锚定效应。第三,行为人在基于影响会计舞弊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时,会高估联合事件的概率,而低估分离事件的概率。第四,群体做出的行为决策不同,对行为人舞弊倾向影响的程度不同,但在对减少锚定认知偏差的作用上并不显著。 本文的创新点和贡献在于:一方面将会计舞弊行为与行为经济学中应用广泛的锚定效应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探究会计舞弊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以提出相应的舞弊行为防范策略,为会计舞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研究,拓宽舞弊行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明增;;经验对审计判断中锚定效应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9年02期
2 兰艳泽;刘贞;;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动因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1697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169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