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论文 >

基于双目标节能调度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福利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21:34

  本文选题: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 双目标节能调度模型 ; 参考:《可再生能源》2015年01期


【摘要】:我国目前对配额制的福利效果,即配额制造成的福利再分配的评估方法的研究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个基于双目标节能调度模型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福利效果分析方法。建立了在煤耗最小化的前提下成本最小的双目标节能调度模型;选取了27台火电机组、1台水电机组和1台风电机组,在此基础上依次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机组容量比例,利用和声搜索算法对不同可再生能源比例下的双目标模型进行试算;分析比较不同比例下机组的负荷、煤耗、机组收益、电网购电成本以及降耗成本等。得出结论: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下,变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会导致福利的再分配,即负荷量、煤耗、成本和收益都会在不同的机组之间进行转移和再分配;可再生能源比例从10%扩大到20%的单位降耗成本最低。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welfare effect of the quota system, that i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welfare redistribution caused by the quota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analyze the welfare effect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quota system based on the dual-objective energy-saving scheduling model. A dual-objective energy-saving scheduling model with minimum cost under the premise of minimizing coal consumption is established, 27 thermal power units are selected, one hydropower unit and one wind turbine unit are select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capacity ratio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ng units is expanded in turn. By using the harmonic search algorithm, the two-objective model with different renewable energy ratio is calculated, and the load, coal consumption, unit income, power purchase cost and reduction cost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renewable energy quota system, changing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will lead to the redistribution of welfare, that is, load, coal consumption, cost and income will be transferred and redistributed among different units.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creased from 10% to 20% per unit consumption cost is the lowest.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度影响机理和适应政策研究(2012A077)
【分类号】:F426.61;F406.7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洱岽;刘平阔;;固定电价与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的政策效果——基于生物质发电产业[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2 谢旭;仇静;穆亮;;风力发电同时率与控制风电出力的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曲直;于继来;;风电功率变化的一致性和互补性量化评估[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2 罗呼;;谈电力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政策关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18期

3 栗向鑫;罗亚洲;赵冬雯;;京津唐电网风电运行数据分析框架初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4 朱榕;;秸秆分布式能源发展价格支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5 曲直;李海峰;柳进;罗建裕;于继来;;面向波动平滑、负荷跟踪和功率平衡的风电功率优化调控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6 毛雪雁;孙黎滢;;浙江电网特高压电力调峰研究[J];浙江电力;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毛雪雁;孙黎滢;;浙江电网特高压电力调峰研究[A];海洋经济与电力发展——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艳芳;岳小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新刚;刘平阔;刘璐;王婕妤;;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火力发电技术替代的实证研究——基于LVC模型[J];技术经济;2011年10期

3 赵新刚;刘平阔;;生物质能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性——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闻;向大自然索取能源——可再生能源面面观[J];中关村;2004年11期

2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3 孙海燕;“十一五”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加大技术研发 强调自主创新[J];建设科技;2005年12期

4 刘丽萍;记者行动初见成效,可再生能源渐成媒体关注热点[J];太阳能;2005年01期

5 顾琼;《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届亚洲可再生能源展迅速升温[J];太阳能;2005年02期

6 ;中国—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08期

7 王璇;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11期

8 ;发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将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10期

9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10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1867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1867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