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季节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季节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文章从游客对气候、资源、需求感知等要素在时间维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构建游客出游季节性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在气候舒适度、资源禀赋、形象感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四个城市,刻画其旅游季节性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点基金资助项目(12AJY008)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0引言旅游季节性是游客出游决策和出游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短暂不平衡[1],而游客出游行为的不平衡与其对目的地的感知有密切关系。在旅游需求既定条件下,作为旅游行为的实施者,游客出游决策会受到其对目的地感知的直接影响,正是对旅游目的地感知的时空差异造成了其旅游行为上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小根;杜莹莹;;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机理与实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2 席建超;赵美风;吴普;王凯;;国际旅游科学研究新热点: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蕾;赵冰梅;许东;尹德涛;;国外湿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2 吴春英;;吉林市人工湿地建设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3 曾涛;邸雪颖;杨光;舒展;;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杨建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5 马丽;方修琦;;近20年气候变暖对北京时令旅游的影响——以北京市植物园桃花节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6 王羽;;厘清基础概念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认知能力——对“旅游资源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21期
7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常丽;;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8 张春晖;白凯;马耀峰;宋炳华;;入境游客视角下中国旅游形象的景区代言[J];地理研究;2013年05期
9 王朝辉;何欢;夏巧云;陆林;;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旅游形象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6期
10 束良勇;苏飞;;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经贸;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辉;洪静;;特大城市水资源旅游空间布局研究——以南京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庆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马丽君;中国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其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瑞红;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姚治国;低碳旅游生态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珍;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谭园园;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丁妍妍;微山湖湿地旅游开发生态约束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武陵;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威威;长山群岛旅游气候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莉;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国柱;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潘立樊;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樊玲玲;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房佳宁;喀斯特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春艳;李立华;徐伟;张清兵;;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2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基于Lancaster特性理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式——理论分析与江西省旅游客流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3 乌铁红;张捷;杨效忠;李文杰;张宏磊;;旅游地形象随时间变化的感知差异——以安徽天堂寨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4 程金龙;王发曾;;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与塑造策略[J];经济地理;2009年10期
5 程圩;隋丽娜;;旅游形象感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长三角居民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为例[J];旅游科学;2007年01期
6 白凯;马耀峰;游旭群;;基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J];旅游科学;2008年01期
7 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年03期
8 杨永德;白丽明;苏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9 姚长宏;陈田;刘家明;;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10 刘春燕;毛端谦;罗青;;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1153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5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