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自驾游空间行为模式识别及其与区域交通网络的耦合机理

发布时间:2017-11-08 21:49

  本文关键词:自驾游空间行为模式识别及其与区域交通网络的耦合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自驾车旅游 区域交通网络 出行决策 空间模式 耦合协调 优化对策


【摘要】:自驾车旅游作为新兴主流的旅游方式,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其独特的旅游空间出行模式及其所构成的空间网络格局,直接影响着区域交通网络可达性。自驾车旅游的不断发展,对区域交通网络可达性、网络连通度及其与自驾车旅游出行的耦合协调程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以缓解自驾车旅游流所带来的旅游交通供需矛盾、提升区域交通网络可达性和改善自驾车旅游发展水平与区域交通网络耦合协调度为目的,进行自驾车旅游空间模式识别、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并获取自驾车旅游的空间耦合机理研究,对自驾车旅游线路设计与区域交通网络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自驾车旅游行为及空间模式演化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对于自驾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耦合协调机理关注尚少。为此,本文考虑自驾车旅游出行时空特征,在分析自驾车旅游出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自驾车旅游空间模式,基于实地问卷调查,对云南省自驾车旅游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云南省自驾车旅游发展水平与区域交通网络的耦合协调关系,剖析云南省自驾车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驾车旅游发展的优化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构建自驾车旅游出行决策过程体系,从自驾车旅游者基本属性、出行目的、信息搜寻与偏好选择等方面获取自驾车旅游基本出行决策特征,构建二项Logistic决策选择模型辨识不同因素对自驾车旅游出行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旅游者个人属性的角度,旅游者年龄、月收入对自驾车旅游出行决策具有较大影响;从自驾车旅游出行属性的角度,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与交通信息发布的及时、全面及综合性是自驾车旅游者出行决策考虑的主要交通因素;从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属性的角度,自驾车旅游者重点关注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搜寻的便利度和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发布情况。基于自驾车旅游出行决策的影响分析,改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提高旅游目的地信息发布搜寻的便利度,对提高自驾车旅游出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自驾车旅游时空分布特性,绘制自驾车旅游时空分布曲线,依托前景理论构建自驾车旅游的空间决策模型,并以云南省自驾车旅游为例,获取不同时间预算下自驾车旅游的出行空间行为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时间预算的增大,自驾车旅游者获取的前景值也不断增加,在时间预算为2天(周六日)的条件下,获取收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为石林、抚仙湖、禄丰恐龙谷与九乡;在时间预算为3天的条件下,获取收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是泸西、建水、罗平和大理;在时间预算为7天的条件下,获取收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为丽江古城、泸沽湖、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针对不同时间预算,对自驾车旅游景区进行合理的交通出行预防及旅游出行信息发布,是缓解自驾车旅游流对区域交通网络冲击的重要措施。(3)从直线游览式、直线—环游式、结构环游式与基点辐射式四个角度获取自驾车旅游线路的基本空间模式,以云南省自驾车旅游节点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辨识云南省旅游节点密度、中心度及核心边缘结构等自驾车旅游空间格局。研究结果发现:云南省自驾车旅游网络密度较低,各个旅游节点之间联系疏松,度数中心度最高的是昆明,其次为大理、丽江,其他旅游节点中心度指数相对较低。云南省自驾车旅游形成了核心—半边缘—边缘的网络结构,并构成了19个旅游节点派系,尚未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与未能合理衔接的旅游交通网络节点,严重阻碍了云南省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4)考虑云南省区域交通可达性,在分析自驾车旅游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交通可达性与自驾游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模型,并获取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分析云南省自驾车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的针对性对策。研究结果发现:基于云南省区域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云南省区域交通网络可达性形成了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趋势,其中,最短时间可达性为玉溪市达到5.5小时,最长时间可达性则达到了10.26小时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与自驾车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协调判断,可以看出云南省交通网络与自驾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处于整体偏低水平,区域交通网络尚不能满足自驾车旅游的发展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95;F59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宏志,邵洁,李亚茹,白洪岭;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的基础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3 张莉;陆玉麒;;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4 邓羽;蔡建明;杨振山;王昊;;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2期

5 杨国良;张捷;刘波;李敏;万全友;;旅游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及其机理——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6 张文佳;柴彦威;;基于家庭的购物行为时、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7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帕夏古·阿不来提;;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J];地理研究;2011年03期

8 王兆峰;;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及差异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9 赵中华;汪宇明;;基于长江三角洲案例的区域旅游交通配置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10 卢昆;知觉距离对消费者旅游决策的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赵凛;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决策模型及ATIS仿真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赵中华;区域旅游的交通组织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燕;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刚;浙江省自驾车旅游市场结构与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8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58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