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与思考 出处:《学术交流》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旅游开发的主流模式,在国内外发展实践中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旅游出现了创意产品、创意设施、创意景观、创意活动和创意社区等类型。在文化创意旅游中,文化是核心内容,创意和旅游为实现模式。其核心内涵与功能是文化价值的构建与输出。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将带来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大大扩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甚至旅游概念本身。中国拥有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优势资源,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创意水平低、缺乏文化价值、过度复制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未来应当在保护文化系统、培育创意阶层、加强文化资本固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12CGL058)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研究(11ZDA09)”
【分类号】:F592
【正文快照】: 一、文化创意旅游成为旅游开发的主流模式2004年3月出现于桂林阳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一种中国原创的表演形式和旅游项目类型。其突出的特点是场景的恢弘绚丽,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染和视觉享受。这一项目的出现,丰富和改变了桂林旅游的内容。它不只是一次旅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原勃;白凯;;创意旅游理论及实践[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2 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周钧;冯学钢;;创意旅游及其特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5 王欣;邹统钎;;非惯常环境下体验的意义[J];旅游学刊;2011年07期
6 李勇;佟连军;张娜;;吉林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长江;程道品;;四川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查华超;乔刚;;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述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芳;沙润;徐菁;;名著文化旅游创意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白秀峰;王力峰;;基于产业集成的旅游发展模式探讨——以邢台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5 戴翔;;全球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机遇[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赵继新;楚江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黄彬;武景山;;自主品牌的发展与保护[J];北方经济;2009年06期
8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赵莉;贺艳;;企业培养开发创意人才的途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张祝平;;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运作模式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秋阳;;休闲度假旅游区产品的创意化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家珉;李晓晖;;北京市工业领域创意设计高级人才队伍状况分析与对策[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莉;;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刘伟元;;创意产业视野下的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孙隽;;浅析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产品设计的价值定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蔡科;陈汗青;;产品设计在创意产业中的系统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陆江艳;;社会的包容性对工业设计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潘瑾;陈媛;;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郝渊晓;张洁;周美莉;;创意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明智;;创意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战略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汝安;武术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梁俊海;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登佐;创意经济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9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傅济锋;创意产业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迪;关于创意产业引领时尚生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琛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王伟伟;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多元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花毅;文化产业聚集中的产业链关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殷乔尼;创意设计对于实业型企业生产力的激发效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江;杜岩;;体验经济给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2 张艳辉;;“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3 韩宇;美国“冰雪带”现象成因探析[J];世界历史;2002年05期
4 王鹏;;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内地的启示[J];价格月刊;2007年04期
5 陈才;旅游本质探析[J];旅游科学;2000年04期
6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7 张斌;;关于旅游现象的生存论本质[J];旅游科学;2008年06期
8 龙江智;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9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10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影;;徐州民间剪纸的文化价值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2 胡滨;;陕西省旅游目的地文化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3 何克峰;阮莹;;十里红妆的装饰艺术[J];电影评介;2010年16期
4 板永明;项冰;岳小艾;赖卫明;;德宏傣族泼水节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6 刘汉洪;走向转型升级的中国假日旅游——从“十一”黄金周看我国假日旅游的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8 杨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俗学发展取向新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9 盛磊;中国瓷器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徐敏;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铜像在四川文化旅游中的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后立胜;;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艺;李健;邓金阳;;游客对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政策、角色、作用和合适用途的态度[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3 张玉海;祝仁勋;李才军;;板桥村“乡村旅游”的价值思考[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剑新;;中西花卉旅游景区设计之比较[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卫国;;文物与旅游相互融合 推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6 赵一德;;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7 吴艳春;王立波;;龟兹服饰的文化价值及旅游产品开发思路[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胡立峰;林爱文;牛继强;;基于AHP的山西大寨旅游资源评价[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9 季静;;浅谈中西方花神形象的差异性及其对花卉的旅游审美功能的影响[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文昌;;崂山风景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崛起的文化信息[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龚黄乐;文物收藏应该更重视文化价值[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王文源;都兰特色旅游突出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N];青海日报;2007年
4 鄞镇凯;先保护后开发 提升文化价值[N];汕头日报;2010年
5 黄清泉;谈民间纸扎艺术的文化价值[N];湄洲日报;2008年
6 姚玉洁 姜帆;挖掘“老地名”的文化价值[N];经理日报;2004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袁磊;我们已进入文化价值消费时代[N];深圳商报;2006年
8 熊唤军;旅游资源要凸现文化价值[N];湖北日报;2006年
9 徐国华;偏关云空寺应重在复原保护[N];忻州日报;2008年
10 朝夕;醴陵釉下五彩瓷揭开神秘面纱[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陆军;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论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文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阮德寿;越中旅游服务贸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巍;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英俊;中越旅游客源市场合作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马昀;论中国服饰审美思想的历史演变[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6 穆宪菊;中国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清平;中国分时度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德红;我国旅游景区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刘静江;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常宏;中日面具艺术的审美比较[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4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