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境旅游市场特征及旅华美国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出境旅游市场特征及旅华美国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出境旅游市场 旅华美国市场 市场特征 对策
【摘要】:美国是世界出游大国,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远程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客源国,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中运用2001-2010年美国出境旅游市场统计数据,采用季节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首位度、位序-规模分布等理论,通过对美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化、季节分布、全球流向分布及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分配特征的研究,提出拓展旅华美国市场的对策。研究发现美国出境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大且持续增长,但是受国内和国际危机事件影响显著;出境旅游旺季在3月、6月、7月和12月,最主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是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亚洲虽非美国人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但其占美国出境市场的份额逐年上升;2)美国人在亚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日本、中国大陆、印度、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3)中国大陆对美国出境市场的旅游吸引力持续上升,日本对美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开始动摇,但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竞争对手。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旅华美国市场的拓展对策。
[Abstrac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0)资助
【分类号】:F597.12;F592
【正文快照】: 自1980年以来美国一直位于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的前四位[1-2],也是我国第一大远程客源国[3],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旅华市场规模从1980年的10.15万人次扩展到2010年的200.96万人次,除了1989-1990年、2002-2003年和2008-2009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章尚正;阿拉斯泰尔.莫里森;严澄;;中美旅游目的地营销比较[J];旅游科学;2005年06期
2 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3 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推进[J];旅游学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晓伟,刘晓媛,陆朝晖,罗明英;新疆与发达省区农业发展的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4 陈宏珍;影响农民增收的政策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5 李永乐;莫媛;;试析城市化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6 李启宇;张文秀;;四川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7 包先建,付文林;论安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方青;多元 平等 综合 渐进——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吴鹏森;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中的弱势关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宣国富,陆林,章锦河;安徽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佳;;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量聚集效应的聚类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宝军;电子文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2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7 江龙;政府经济的监督理论分析与制度安排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8 余鸣;中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9 厉伟;城市化进程与土地持续利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苟小东;陕西省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乔梁;中国农村个体经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宋咏梅;中国入境散客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闫卫阳;新时期河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王紫生;城市旅游规划研究——以开封市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6 孙淑荣;景区旅游形象策划及促销——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敬华;小城镇生态规划理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李向明;湖泊岛屿旅游开发与规划——以湖南资兴兜率岛旅游开发详规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9 鲁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程绍文;旅游地评估研究——以东湖风景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秀娟;;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年06期
2 舒伯阳,余日季;国家战略视野中的亚太区域旅游合作[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3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竞合博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4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5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6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7 俞桂杰;彭语冰;褚衍昌;;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航空网络中的应用[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年01期
8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9 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10 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135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