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甘肃藏族采花节与香浪节的异同
本文关键词:试论甘肃藏族采花节与香浪节的异同 出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甘肃的夏河县和舟曲县分别流行着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藏族传统节日——香浪节和采花节。无论是节日的仪式内容,还是节日歌舞的音乐风格、表演方式,舟曲藏族采花节和夏河香浪节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风采,但是它们所展现的藏族文化又不同于牧区和其他藏区。舟曲采花节展示了长江流域独具特色的藏文化的奇风异俗;夏河香浪节则带有河湟文化或者说黄河文化的古风今韵。尽管二者都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空内的传统节日,但在最终目的上却是一致的,即敬神供神、祈福求吉、人神共娱。
[Abstract]:Xiahe County and Zhouqu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are popular traditional Tibetan festivals with strong folk customs-Xianglang Festival and Flower picking Festival respectively. Zhouqu Tibetan Flower picking Festival and Xiahhe Xianglang Festival have a lot in common, they are all part of Tibetan culture, showing the style of Tibetan culture. But their Tibetan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pastoral areas and other Tibetan areas. Zhouqu Flower Festival shows the unique Tibetan cul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Xihe Xianglang Festival has the ancient style and rhyme of Hehuang culture or Yellow River culture. Although both of them ar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same nation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they are the same in the final goal, that is, to worship God and worship God. Pray for good, people and gods amus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的和谐文化观——以回族为例”(项目号:12JYC751055) 2011年度兰州交通大学青年项目“甘肃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的和谐文化观”(项目号:201105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藏族采花节是甘肃南端舟曲县博峪藏族的传统节日。采花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举行,为期两天,从农历五月初四到初五。香浪节是甘肃南端夏河地区藏族群众中流行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六月六日至十五日期间举行。藏族采花节与香浪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两节日的传说与来历博峪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英霞;;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比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潘;;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吕韶钧,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3 张晓欣,陶战波,王金宝;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4 杨香花;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游修龄;神农氏和茶叶起源的再思考[J];茶叶;2004年02期
6 任小波;;连缀残片 聚沙成塔——陈楠《明代大慈法王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日耳曼民族“赎罪金”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8 朱悦梅;;吐蕃王朝人口研究[J];中国藏学;2012年01期
9 王启元;;苍雪与木增交游因缘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02期
10 吴媛姣;;水族卯节中的传统音乐及传承[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浅谈端午文化的基本特性(特点)[A];2009第五届海峡两岸端午龙舟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5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红伟;循化藏区权力运作机制的文化考察[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康康;热贡“六月会”仪式的社会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卓玛吉;论夏琼寺的宗教地位及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林马健在;九寨沟达吉寺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秀多吉;化隆卡力岗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尼玛草;甘肃藏族霍尔藏部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索南多杰;论贵德乜那寺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谷爱珍;植物物候相在植物季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和湍;怒族传统节日“如密期”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55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