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视角下的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棋磐寨采桑园为例
本文关键词:五感视角下的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棋磐寨采桑园为例 出处:《林业经济问题》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及五感的内涵出发,认为五感视角下的乡村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围绕重点考虑的要素、鲜明的主题制定、塑造深刻的形象、去除多余干扰的信息、设计有价值的产品等要求,并进一步以棋磐寨采桑园为例,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对其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探讨,提出适当摒弃传统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抓住景区主导特色选取开发重点要素、强调创意融入并重视游客体验、从游客感官视角充分考虑设计等建议,以帮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and five sens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ve senses should revolve around the key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clear theme formulation, and create a profound image. Remove redundant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design valuable products and other requirements, and further take Qiranzhai Mulberry Garden as an example, respectively from the visual, auditory, smell, taste. Tactile aspects of the rural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was discussed, appropriate abandon of the traditional product development design concept, seize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 scenic spots to select the key elements of development, emphasis on creative integration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ourist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sens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design can be considered to help tourists obtain all-round sensory experience in tourism.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K81MLV04A)
【分类号】:F592.6;F327
【正文快照】: 国外学者最先研究创意旅游的发展趋势,其概念是理查德和雷蒙德在2000年提出,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浏览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文化、方法及技巧等的旅游产品[1]。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一些学者从创意旅游的内涵进行探讨并认为:创意旅游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钧;冯学钢;;创意旅游及其特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张春莲;;五感体验模式下碛口旅游项目开发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3 吕丽辉;李明辉;;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周梦佳;蔡平;;“五感”设计在景观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5 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6 赵玉宗;潘永涛;范英杰;孙艺惠;卢松;;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7 卢云亭;李同德;周盈;;创意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初探[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年01期
8 李明洋;;五感体验式景观设计[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9 钱静;;论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农业;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小莉;;旅游营销的创意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2 唐建兵;;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重要出路——旅游创意人才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3 林乾志;;居于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看贵阳旅游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9期
4 杨玉民;;文化创意旅游开拓汕头旅游新空间[J];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5 周伟伟;;基于“创意旅游”理念的徽州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探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3期
6 韦丽云;;创意旅游:乡村旅游提升战略——以桂林龙胜为例[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胡果;解剑湖;;基于“创意旅游”理念的山西古建筑旅游开发探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林乾志;;创意旅游视角下的贵州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9 林乾志;;浅议创意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10 李文秀;李美云;黄斌;;文化艺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模式和效应[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秋阳;;休闲度假旅游区产品的创意化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秋阳;;休闲度假旅游区产品的创意化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3 阚耀平;;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南通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娄在凤;;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晓飞;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4 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曾艳芳;中美旅游产业组织演化与创新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孙钦明;产业融合视角下门票经济的转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晓雪;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磊;基于旅游资源解构与整合的旅游发展新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宁;旅游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志永;基于“乐活”理念的空间形态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焦中宁;特色旅游项目对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程晓东;现代园林中声景观的设计与营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钱丽芸;基于动力机制的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胡娟;旅游创意产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俊哲;都市农业与京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李学江;杜岩;;体验经济给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3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4 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5 周钧;冯学钢;;创意旅游及其特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6 苗长虹,王兵;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7 秦佑国;声景学的范畴[J];建筑学报;2005年01期
8 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9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10 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茂乐;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岚;娱乐旅游产品特点浅析[J];旅游科学;2000年02期
2 喻小航;旅游产品特点的新视角——论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鲁卫星;武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对策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4 曲玉镜;旅游产品新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邹本涛,曲玉镜;旅游产品续论——关于旅游(者)产品类型与属性的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罗明义;论云南精品旅游产品的培育和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刘燕霞;对旅游产品创新的几点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邓明艳;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旅游产品特点浅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9 王宏;黑龙江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张荣,张秋红;关于旅游产品扩散的量化研究[J];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敦荣;;从市场需求出发迅速开发复合型多功能的旅游产品——我国旅游产品开发带根本性的战略决策[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申健健;喻学才;;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不应回避对经济效益的追求[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雪华;;论旅游产品与消费者行为[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4 周金泉;何文晋;;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评价分析与策略供给[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5 王乃举;黄翔;吕群超;谢新丽;;运用系统观构建城市圈旅游产品——以武汉城市圈旅产品策划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朱连法;;武义旅游产品发展的战略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三北;;西北五省区区域旅游产品框架结构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8 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宝贡敏;;文化在打造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项目)中的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宋竹芳;;延安红色公益旅游产品开发探析[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进叶;东营重点开发三大旅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杨军;革命传统教育的产业化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雪近 文潇;杭州力推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张祖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吴利红;打造旅游产品引八方客来[N];黑龙江日报;2004年
6 于兵;夏季旅游产品受港人青睐[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苏琳;旅游产品出新求异上台阶[N];经济日报;2001年
8 廖钟迪;下一季设计什么旅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萧歌(作者单位:浙江省旅游局);旅游产品设计需注入现代元素[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期待加速[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军;石家庄市旅游产品研究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章杰宽;基于市场分析的西安国内老年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立民;基于景区的组合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吴方;深圳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D];长安大学;2007年
5 邓勇勇;丽江大研古镇夜间旅游产品调查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镜;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霞;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燕芳;旅游产品及其结构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学燕;宁夏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剑;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8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