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乡村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出处:《农业经济》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乡村因独特的环境和养生资源成为现代休闲养生旅游者青睐的目的地之一。发展乡村养生旅游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乡村生态和民俗等资源向资本转换,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留住乡愁、彰显各乡村特色。文章通过对乡村养生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乡村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Rural areas due to their uniqu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resourc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favored destinations of modern leisure health touris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ealth tourism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ecology and folklore resources to capital,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to retain homesickness, to highlight the ru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rural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rural health tourism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浙江丽水学院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MZ05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YJAZH104)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pd2013466)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1]。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本世纪初海南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迅速发展,于2007年演绎成为全国时尚旅游热点[2]。自2008年起,浙江省武义县政府联合多家单位在武义共同举办多届养生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芹英;郑晓辉;黄云涛;;福建省龙岩市发展养生旅游的资源条件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03期
2 周波;方微;;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3 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伦富;;山岳型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浙江丽水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张蕾;周秉根;张静;陈建业;何俊杰;潘金宝;刘向阳;;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3 黄晓莉;;亳州市养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4期
4 林轶;;东南亚养生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年07期
5 蔡敏;梁韬;张乐;吴攀龙;朱洪;;海南省五指山市发展医疗养生旅游产业的探究[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6 汤云云;陆林;;黄山市养生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7 杨荣斌;;健康旅游理论初步研究——对相关概念范畴的辨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王树娟;马淑红;;养生度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广西巴马县为例[J];北方经贸;2014年11期
9 陈小妹;;浅析海南新闻频道的国际旅游岛形象建构[J];当代电视;2014年12期
10 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红波;;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泽平;;山地型地区养生旅游产业集群培育路径探析——以黔江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翁美英;关于以《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开展台湾养生旅游的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刘甜甜;中国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伟俊;武义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朱婷;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浏;彭祖山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斯迪;黑龙江省养生旅游市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周波;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王俊青;楼观台景区道教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樊荣明;桃花岛养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胥兴安;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程志勇;古镇旅游动机及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广增;;我国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吴利;陈路;易丹;;论养生旅游的概念内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3 任占敏,常淑华;《黄帝内经》养生、康复思想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吴章文;森林游憩区保健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张蕾;周秉根;张静;陈建业;何俊杰;潘金宝;刘向阳;;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6 金天超;余子萍;;养生生态旅游地核心竞争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7 孔强;;山珍咸香的客家饮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年06期
8 蒋剑岚;曹诗图;;试论旅游与养生[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9 田广增;;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10 王华,彭华;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朱跃东;[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杨光 林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增敏;马敬桂;;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2 单铭磊;;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3 屈小静;;湖北省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应城市汤池镇为例[J];前沿;2012年20期
4 刘宁宁;;乡村旅游中村民参与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4期
5 刘萍男;;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劣势浅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2期
6 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吕军,张立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2期
8 龚友国;;抓住大机遇 谋求大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06期
9 唐克敏;;乡村旅游研究简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10期
10 周丽霞;朱创业;郑雨;;我国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平;涂志华;;乡村变革驱动下苏南乡村地区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吕连琴;;刍议我国乡村旅游的界定、发展特征及原则[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目标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许珊珊;梅耀林;汪晓春;段威;;基于乡村地区人口流动驱动力的规划技术研究——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5 李海琴;;近十年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比较[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玉新;乌兰;;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汤幸芬;;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实践[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党校课题组;;河池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郑占锋;梁洁;张文斌;;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理论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文娟;马履一;贾忠奎;;从游客需求角度对比评估乡村绿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 安艳艳 丁娜娜;乡村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周霄 肖智磊;析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 芳;乡村旅游看过来[N];乐山日报;2006年
4 赵婷婷邋杨振之;城乡统筹政策下乡村角色的转变[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 周坤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乡村度假产品的规划设计[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朱天松;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徐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N];贵州日报;2006年
8 周坤邋杨振之;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乡村意象的保护与再造[N];中国旅游报;2007年
9 谭豹(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委);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途径[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丽燕 孙国徽;一个政协委员的乡村旅游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柏峰;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葛丹东;空间至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5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萃林;县市域乡村绿道规划建设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宁可;反哺乡村:快速城市化的应然抉择[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元元;二十世纪前半期土地占有条件下华北乡村领袖与乡村共同体治理[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程;基于乡村旅游的村镇改造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戴翔;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灾后重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马菁;乡村旅游及其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丽萍;乡村风貌营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赵科;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灾后重建发展乡村旅游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邝志华;乡村旅游环境景观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敏;基于乡村视角的城乡统筹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59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