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傩面具的艺术性与审美特征
本文关键词:桂林傩面具的艺术性与审美特征 出处:《兰台世界》2013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傩面具 审美特征 桂林 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 宗教祭祀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驱鬼 宫廷祭祀 傩舞
【摘要】:正"傩"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一种由巫者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周初,就有关于"傩"的文字记载。"傩"在当时分为"有司傩"和"乡人傩"两种[1]1"。有司傩"主要是宫廷祭祀采用的仪式,到汉代发展为宫廷傩舞。舞者头戴假面,手执干戈,驱鬼捉鬼,也称为"方相舞"。而"乡人傩"则是寻常百姓驱鬼逐疫的仪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傩"逐渐由一种祈天向娱神转变,成为了一种具备浓
[Abstract]:It is a kind of "Nuo" in ancient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witch masked by the religious ritual exorcism disease. Early in the week, there is a "Nuo" written. "Nuo" was divided into "our" Nuo Nuo "and" two [1]1 "is our. Nuo" is mainly used in ritual sacrifices to the Han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palace. Nuo dancers wearing a mask, holding swords, Exorcism and Buffy, also known as the "square dance phase." and "Nuo" is the ordinary people infected by the exorcism ceremony.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gradually from a "Nuo" pray for God to change the day of entertainment, has become a have concentrated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基金】: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项目《高职高专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与桂林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研究》(2011JGA162),项目主持人:张雨婷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桂林本土民俗文化特色下的动漫设计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研究》(11FJY036),项目主持人:张雨婷
【分类号】:B933;J528
【正文快照】: “傩”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一种由巫者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周初,就有关于“傩”的文字记载。“傩”在当时分为“有司傩”和“乡人傩”两种[1]1“。有司傩”主要是宫廷祭祀采用的仪式,到汉代发展为宫廷傩舞。舞者头戴假面,手执干戈,驱鬼捉鬼,也称为“方相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叔河;;陆游老学庵笔记[J];出版广角;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海珊;唐阿君;张成玉;;南丰傩面具艺术造型中的生命精神[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2 翁利;;傩面具的程式化表现及其文化根源[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01期
3 唐文林;王艳萍;;湘西南苗族傩祭及傩面具[J];文艺研究;2009年06期
4 金龙;;池州傩面具造型审美特征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5 周铁钧;;萨满面具[J];百姓;2007年01期
6 李海平;张小虎;;傩面具的审美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3期
7 吴媛;;走近傩面具 了解傩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04期
8 徐佳音;;符号美学视域下的贵州傩面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乔臻;;试析贵州傩面具的审美意蕴[J];艺术.生活;2009年03期
10 邢毅;;与神共舞的云南傩面具[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安健;;傩面具造型艺术初探[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宗元;;论楚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段梅;;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释略[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毛登峰;;新闻照片是报纸的“题”[A];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3年
5 赵克;;甘拜“丑角”为师 ——谈漫画艺术的人物造型[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6 魏夫昌;;浅谈根艺四大要素[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王有斌;;简论定边剪纸艺术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韩琳;;华夏意匠——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在新中式餐饮空间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朱旋旋;;创意设计解“毒”生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10 陶明君;;书法灵感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胡青松 本报记者 江丛干;赣傩面具:传承千年的古老表情[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记者 梁敏力;第二届《美丽神奇的广西》摄影大赛我市获奖最多[N];桂林日报;2005年
3 孙小良;桂林美术馆全面开放[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纪太年;喻继高作品的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世方;更好地展示桂林和发展桂林[N];桂林日报;2005年
6 梅墨生;宾虹桂林 画夺造化[N];中国商报;2005年
7 文科;节奏感,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8 记者 刘桂丹;桂林国际摄影节营造多赢平台[N];桂林日报;2005年
9 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秘书长 苏旅;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下)[N];美术报;2006年
10 新华社记者 马扬 徐驰;期待突破“瓶颈”[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陈道义;古代汉字书法装饰之道[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丛芹;汉字与中国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傩面具的美学审视[D];吉首大学;2012年
2 李亮;解读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面具艺术风格[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英可;云南昭通地区傩面具(动态表演型)审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飞;湖南傩面具造型艺术变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海平;中国傩面具及其文化内涵[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新华;解析“现代陶艺”的装饰语意[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磊;中国明器雕塑审美特征论[D];山东大学;2007年
8 栗嘉忻;箱包产品艺术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亚萍;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10 滕腾;旗袍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特征[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9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