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导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郑州旅游与物流产业融合为例
本文关键词:科技创新引导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郑州旅游与物流产业融合为例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旅游需求旺盛的背后已逐渐显露出旅游后勤服务的滞后。由于商贸物流对现代旅游具有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同时旅游产业的繁荣又促进了物流产业向新领域不断拓展,因此研究现代旅游与商贸物流两大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彼此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两大产业间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更着重结合郑州发展旅游物流的优势,从旅游物流的营销、资金系统、电子商务、绿色旅游物流等多方面阐释了科技创新引导旅游与物流产业升级融合的发展路径。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 the lagging of tourism logistics service has been gradually revealed behind the demand of popular tourism . As the business logistics has important logistical support for modern tourism , the mutual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of modern tourism and trade logistics is beneficial to each other '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休闲文化消费主导下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其综合改革研究”(12BJY124)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教社科〔2014〕1026号)
【分类号】:F592.7;F259.27
【正文快照】: 1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物流”1.1科技创新引导下的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基础与核心的产业发展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产业融合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广泛态势,并深刻影响着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斌;杨丽娟;;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蒋晓改;潘宗玲;;郑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吴海瑾;;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4 潘文军;王闻慧;胡珊珊;;浅论旅游与物流的结合与发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院振强;曾佑新;;郑州物流中枢区位交通优势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22期
6 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7期
7 张璐;;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探析[J];河南科技;2012年01期
8 马玉洁;;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年03期
9 李胜军;;浅谈绿色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市场;2007年32期
10 雷畅云;;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与发展[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岚岚;;安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年10期
2 詹丽;;浅谈绿色物流对旅游业的促进意义[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3 秦立公;蒋俊美;袁媛;;桂林旅游物流协同性优化集成模式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年08期
4 田宇;傅慧;;日本“宅急便”模式对中国旅游物流实践困惑之解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5 李新光;黄丽娟;袁成;;基于BVAR模型的福建省区域物流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联动效应实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范海芹;;浅析贵州旅游物流的发展[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彭光竹;;山西省旅游物流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5期
8 白海霞;;加快旅游物流整合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9 伍春;唐爱君;;旅游供应链模式及其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龚鹏;;浅谈物流与旅游的产业关系及互动对策[J];内江科技;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春成;贾彦彦;;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科技发展思考[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高鹏;杨海红;;新业态视角的旅行社承接服务外包路径探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赖斌;基于游客体验的ATCS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郑国诜;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艳;基于自驾游的江西旅游物流服务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3 韩学良;山西煤炭产业调整的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罗敏;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邓莎莎;新疆巴州国内旅游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海红;旅行社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梅;景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蒋作明;黄山市游客空间流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兰;基于融合视角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2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3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王鹏,戴学军;GIS的中国旅游流信息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1年06期
5 张秋文,王乘,张勇传,刘吉平;数字城市整体构架与关键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6 邓明艳;成都国际旅游市场旅游流特征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7 郑龙;郑敏;喻晓峰;周经伦;;虚拟城市可视化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年10期
8 孙水波;韩淑英;;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8年10期
9 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1998年03期
10 马耀峰,李旭;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流动态规律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蓓;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吴慧芬;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彩屏;论金华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2 朱选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洛阳旅游强市战略[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罗青松;建设花溪旅游大区的构想[J];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 周旗;新时期旅游与旅游管理人员素质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5 柴彦威,林涛,刘志林,曹艺民;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6 李永文,孙本超;论旅游系统的功能及其结构优化[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刘丽梅,吕君;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8 郭俊锋;肖江南;;旅游集散地形成与演化的系统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9 沈雁飞;;金华市旅游经济特色与发展对策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骆东奇;周心琴;邱继勤;;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意义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苏平;单艺斌;;改善旅游购物环境,发展大连旅游业[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骆东奇;周心琴;邱继勤;;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意义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邦厚;;延安旅游升位与规模扩张——感受中引发的联想[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4 李永文;;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5 王立东;;红色旅游——“人文北京”建设的创新形式[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6 徐德宽;康海钧;;武汉旅游产业应加速实现“四化”[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沈建国;;把济南建成山东省旅游中心[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8 杜忠潮;陈书卿;;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郑耀星;周巧玲;杜凯;魏丹丹;;挖掘区域特色,打造中国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旭东;;关于畲乡风情旅游发展的思考——也谈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发展的思路[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琴;今年旅游热哪头[N];湖南经济报;2002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强大旅游[N];黄山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任振强;瑞士:反思旅游业滑坡[N];经济日报;2002年
4 陈高生;假日经济要加热 旅游投资应跟上[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广西玉林市市长 方皓;开创玉林市旅游业新局面[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唐福勇;旅游业“地方保护”破茧行动待深入[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林兢;自由行:旅游业新宠[N];青岛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郝丽萍 施平 万育 杨超 黄列 丽萍;特区旅游辉煌二十年[N];深圳商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成淇平;我省旅游围绕“三大战略”布局“15683”规划[N];云南日报;2001年
10 李为仁;全力打造觉囊文化旅游中心[N];阿坝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昱之;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来逢波;民营经济旅游投资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玉宗;城郊旅游开发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大学;2004年
4 赵亚琼;内蒙古地区旅游中心地体系构建以及特征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吉星;北京胡同旅游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田力;四川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何调霞;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及职能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明兰;深圳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万顷;山地城市旅游开发特殊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健民;乌鲁木齐市老年旅游市场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1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7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