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古村落旅游竞争的仿生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位古村落旅游竞争的仿生学研究 出处:《商业研究》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处于同一区域的古村落,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具有相似之处,如果旅游开发雷同极易致使过度竞争。本文借鉴n维生态位理论,运用Delphi法和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古村落生态位的多维测度指标,建立了古村落n维旅游生态位指标体系;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index)的基础上,构建了古村落旅游生态位的宽度指数和重叠指数模型,以此判断古村落旅游空间竞争的程度,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南洪江古商城和黔阳古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环境、市场、服务设施四个维度的争夺,但二者之间生态位宽度也有较大扩展空间。
[Abstract]: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the same region are similar. I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similar, it is easy to cause excessive competition.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n-dimensional niche theory. Using Delphi method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index of ancient village niche is selected, and the n-dimensional tourism niche index system of ancient village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Shannon Weiner Index (Shannon Weiner Index), the width index and overlap index model of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niche wer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judge the degree of tourism space competition in ancient villages, and use 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Hongjiang ancient commercial city and Qianyang ancient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obviou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rket, service facilities four dimensions of competition, but between the two niche width also has a larger expansion space.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商学系;
【基金】: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湘西古村落群旅游差异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0YBB265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古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1YJA850021
【分类号】:F592
【正文快照】: 古村落是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物质载体,也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浓缩。古村落旅游迎合了人们文化怀旧、休闲度假的需求,发展势头迅猛,西递、宏村、开平碉楼、福建土楼等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少古村落也先后被评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成为区域旅游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新军,窦文章;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J];人文地理;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崔素芳;张振华;姚付启;张燕;任尚岗;;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陈中义,宋士盛;荆江河岸外侧弃耕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江标初,陈映鹰;模糊分类在土地利用/覆盖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5 张敏;韩芳;王卫;;河北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6 高卫东;张梅荣;汤均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耕地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7 徐效军;张鹰;;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8 牟磊;高敏华;王新军;王伟;谢峰;;灰色关联分析在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巴州尉犁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9 谭春英;谢恒星;林建宏;张晓杰;;灰色系统理论在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10 彭立;苏春江;徐云;满正闯;;径流丰枯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及R/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华;张进龙;;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生态环境分析[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董衡苹;高晓昱;;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8 丁宁;孙英君;蔡菲;孟飞;;基于空间统计学模拟方法的城市重金属污染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9 江冲亚;李满春;刘永学;李飞雪;陈振杰;;浙西山区景观空间异质性格局变化的多尺度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文东新;林火生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余平;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8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晓丽;大王滩水库集水区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俞艳栋;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水玉;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维玲;基于三维GIS的大连地质旅游规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2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3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4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琦;;试论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农业考古;2008年03期
2 郭琴;林媚珍;莫星;;小洲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3 朱生东;张亲青;;徽州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田维维;王昊;;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邓梅娥;镇威;王倩;;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基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8年04期
6 周U,
本文编号:1391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9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