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人类学视野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原真性研究——对湖南通道“皇都侗寨”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2-01 19:36

  本文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原真性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旅游实质上是以民族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旅游,其原真性是民族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构建民族文化旅游符号体系入手,对皇都侗寨民族文化旅游客体原真性进行分析。以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为基础,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者的动机、旅游者对皇都侗寨旅游符号的原真性评价、旅游体验真实性与实际情形的差异、真实性和满意度的相关性等方面分析民族旅游符号解读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并以此探讨原真性对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Abstract]:In essence, ethnic tourism is a kind of tourism with national culture as its main carrier, and its authenticity is the core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ethnic touris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mbol system of ethnic culture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object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in Huangdu, and use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motivation of touris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nterpretation of ethnic tourism symbols on tourism experience in the aspects of tourists' evaluation of the original authenticity of the tourist symbols of the Dong villa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uthenticity of tourism 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thenticity and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authenticity to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ethnic village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竞合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湘黔桂侗文化旅游圈为例”(编号:7097302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086) 广州市“羊城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编号:12A010G)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8;F592.7
【正文快照】: 一、民族旅游的原真性原真性“Authenticitv”,又译作真实性、原生性、本真性等。对于民族旅游原真性的质疑源于某些民族文化失真性的客观存在。柏斯汀《从旅行者到旅游者:旅行艺术的丧失》一书中,将大众旅游称为“伪事件”,,认为旅游者所经历的其实是被旅游业设计好的、失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国庆;旅游体验真实性规律与景区经营管理问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波;;商王权政治基础的人类学观察——另一视角下的商代青铜器[J];东南文化;2006年06期

2 丁雨;;考? 古?[J];南方文物;2008年04期

3 ;《人类学学报》第四卷(一九八五年)总目录[J];人类学学报;1985年04期

4 ;《人类学学报》第十二卷(一九九三)总目录[J];人类学学报;1993年04期

5 邱正伦;;人类学视野下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踪迹[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黄亚琪;;中国西部岩画的研究方法探讨——以西南、青藏高原岩画研究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婧;作为独立学科的考古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体系之比较[J];东南文化;2001年09期

8 彭舟;人类学对考古学的启迪[J];南方文物;2001年03期

9 ;《人类学学报》第十一卷(一九九二)总目录[J];人类学学报;1992年04期

10 李居宁;;浅论中国考古学的人类学取向[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泓;;东胡人种考[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人类学[A];中国解剖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4年

3 范雪春;卢珊珊;温娟;;闽台史前文化的历史渊源[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学勤;;序[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青柳洋子;索英春;;东南亚发掘的中国外销瓷器[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许丹婷 乔晓莹 整理;关于加强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保护的建议[N];广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小梅;15项新发现跻身国家遗产名录[N];贵州日报;2010年

3 俞伟超;为更多学科服务是考古学的宗旨吗?[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文博;文物保护与南中国史前考古国际研讨会在香港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郭桂香;跳出保护做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0年

6 徐苹芳;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引进及其传统[N];中国文物报;2007年

7 ;墨西哥发现古城,打破玛雅文化历史纪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曹兵武;美国考古学中的民族学传统[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王巍;浅谈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定位[N];中国文物报;2001年

10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张森水;浅议国际合作与维权[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东;新疆哈密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人种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敬雷;青海省西宁市陶家寨汉晋时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有骞;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工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法军;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志刚;泥河湾小长梁文化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韩巍;陕西澄城良辅墓地汉代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蜜;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辽代耶律羽之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桦;中国北方古代居民颅骨非测量性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戴冲;从玉的宗教功能及演变看长江下游文明的起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乔婧;重建寺庙:当代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再重塑[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2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82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