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负团费”治理困境的破解之道——基于巴泽尔产权理论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 零负团费 产权界定 公共领域 多中心治理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借鉴巴泽尔产权理论分析"零负团费"现象从中揭示出:旅游产品多种属性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其涉及权利和价值的可分离性,具有机会主义动机的旅行社可以通过一系列边际调整行为,来攫取被置于公共领域内无偿属性价值;游客可以通过相应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选择是否与旅行社进行产权博弈以保护所拥有的法律权利;旅游市场监管产权的分割,使得监管本身成为一个公共领域。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成熟的旅游消费心理可以从源头上抑制"零负团费"现象,我国旅游市场监管体制应向一体化监管模式和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只有明晰旅游产品及相应监管的产权,建立政府-市场-消费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有效规制"零负团费"行为。
[Abstract]:Based on Basel's property right theory, the phenomenon of "zero negative group fee" is analyzed.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various attributes of tourism products determines the separability of rights and values involved in tourism products. Travel agencies with opportunistic motivations can seize the value of unpaid attributes placed in the public domain through a series of marginal adjustment actions, and tourists can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cost-benefit. Choose whether to engage in property rights game with travel agencies to protect their legal rights; the divis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 the tourism market supervision, This makes supervision itself a public domain. Diversified tourism products and mature tourism consumption psychology can curb the phenomenon of "zero negative group fees" from the source.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ourism market in our country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integrated supervision mode and multi-center governance mode. Only by clarifying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corresponding supervision and establishing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market and consumer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zero negative League fee" behavior.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莎;;旅游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鄂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王劲;英国旅游架构及其对我国旅游的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3 王中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4 熊正德;许统生;;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现状、改革背景与政策分析[J];经济管理;2007年14期
5 秦利;王青松;佟光霁;;基于多中心合作治理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08年09期
6 林涛;美国旅游地游客信息中心免费信息研究[J];旅游科学;2005年01期
7 贾跃千;;零团费演化机制分析[J];旅游科学;2006年01期
8 林涛;;西欧都市旅游免费信息的观察与思考——以德国、奥地利和荷兰若干城市为例[J];旅游科学;2008年03期
9 杜江,戴斌;中外旅行社制度环境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10 林璧属,潘雪;英国出境旅游产品分析[J];旅游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跃千;零团费现象及其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4 项勇;任宏;;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寻租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5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6 杨太华;郑庆华;;建设工程中质检站、监理机构和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阳霞;周文峰;;代建项目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8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8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9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赵礼强;郭亚军;;制造商分销渠道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于会国;中国捕捞限额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敏;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舰;签订合同需仔细 明明白白去旅游[J];北京工商管理;2000年06期
2 姚媛,马耀峰;我国旅游业的高额回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黎花;论横向联盟战略与中资旅行社竞争优势的增强[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4 陆慧;提高服务质量是旅行社发展的根本[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刘阳;旅游市场秩序刍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6 林峰;旅行社今天怎样赚钱[J];财会月刊;2000年17期
7 唐湘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旅行社的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8 张广瑞;SARS后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冷静思考[J];财贸经济;2003年11期
9 朱有为,储震,陈柳;用差异化策略来赢取竞争优势——对我国旅行社低价竞争的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10 郭海燕;诚信缺失引出维权热[J];大众标准化;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晓芳;中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之;;旅游“零负团费”亟须整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2 高舜礼;;旅游“零负团费”顽疾为何久治不愈[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38期
3 刘人怀;袁国宏;;旅游业零负团费的运行机制及危害性探析[J];商业时代;2007年25期
4 马立萍;吴彦勤;何树称;;基于利润转移论介入的旅游零负团费治理新探索[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5 张海珍;;旅游“零负团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商贸;2012年02期
6 郑燕萍;;基于价值链的旅行社“零负团费”现象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期
7 刘水玉;叶建平;;“零负团费”乱旅游[J];w,
本文编号:1505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0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