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价值与游客忠诚度关系——以辽宁省汤岗子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13 03:17

  本文关键词: 温泉旅游 目的地形象 感知价值 游客忠诚度 出处:《企业经济》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游客忠诚度是旅游目的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是目的地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目的地形象是游客对目的地总体印象的评价,直接影响游客游后的行为倾向,但目前在对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很少涉及该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的客体要素,探讨了其对感知价值与忠诚度的影响并构建了假设模型,并以辽宁省汤岗子温泉旅游地为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论为:温泉旅游形象由环境形象、服务设施和产品形象,以及功能形象的3个维度构成,其中服务设施与产品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及忠诚度有显著影响,而环境形象和功能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影响一般,对忠诚度的形象没有显著影响。
[Abstract]:Tourist loyal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ourist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destination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stination image is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ts' overall impression of destinat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behavior tendency of tourists after visiting.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image of hot spring tourist destination at present. By combing the object elements of the image of hot spring tourism destin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influence on perceived value and loyalty and constructs a hypothetical model. Taking Tanggangzi hot spring tourist destin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mage of hot spring tourism consists of three dimensions: environmental image, service facilities and product image, and function image. The image of service facilities and product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ceived value and loyalty of tourists, while the environmental image and functional imag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age of loyalty.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天津财经大学旅游产业组织研究所;
【基金】: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意向关系研究”(批准号:Q1204)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天津旅游文化资源创意机制研究”(批准号2011ZD021);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滨海旅游目的地形象修正:一致性与非一致性的检验”(批准号20102131)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粟路军;黄福才;;旅游者形象感知影响因素及其对忠诚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青芳;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憩者感知形象与忠诚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雯;方百寿;;青岛温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汪瑞芳;张戈;赵学良;孙晓峰;王玉立;;大连地热资源开发对短途旅游的吸引优势综合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唐文林;;郴州温泉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4 马鹏;宗瑞波;刘鸽;;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温泉旅游游客忠诚度影响实证研究——以辽宁省汤岗子温泉为例[J];企业经济;2012年06期

5 李鹏;;社会重构下的温泉旅游地兴衰研究——以从化温泉为例[J];热带地理;2010年05期

6 唐跃军;梁彩霞;;发展云南温泉特色旅游产品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年16期

7 王爱娥;李纯;周树雄;;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价值评估[J];商场现代化;2009年36期

8 童广路;;巢湖半汤温泉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22期

9 杨光;孙晓峰;王玉立;;大连地热开发对短途旅游的吸引优势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高鹏;杨海红;;试论华山地区温泉旅游开发的条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闫晓霞;李顺其;黄勤;黄志兴;王文科;田廷山;赵继昌;;峨眉山仙池地热资源特征及综合利用[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2 郭任聪;沈和江;;都市居民休闲游憩取向对周边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导引研究——以石家庄平山温塘休闲度假旅游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白翠玲;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婷;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秦;云南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海龙;翠峰山生态休闲观光园商业计划书[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艳华;温泉旅游:体验、价值与购后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关霜;云南温泉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建玲;基于社区参与的灰汤温泉旅游区开发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扶梅娟;长沙市康体休闲产品游客消费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宋玲玲;重庆市温泉旅游项目开发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陈亮;中国4A级旅游景区(点)的区域差异及其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鹏;我国中西部温泉旅游开发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钟莲;温泉旅游[J];日语知识;1995年01期

2 于艳;;我国温泉旅游发展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2期

3 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付美云,聂绍芳;城市公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王华,彭华,吴立瀚;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模式的探讨[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6 纪丽萍;;国外旅游形象研究综述[J];四川林勘设计;2006年02期

7 李丹燕;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特征及其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1999年05期

8 朱专法;;日本温泉的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P;秦柯;;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史[J];山西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10 粟路军;黄福才;;旅游者形象感知影响因素及其对忠诚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段银云;《案例》:恒鑫旅游度假区——规划与实施[D];暨南大学;2001年

2 张迪;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彭锦霞;旅游景区顾客忠诚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4 马伟;营口温泉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信君;;福州温泉旅游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20期

2 周玲强;祝勤玫;;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经济论坛;2010年11期

3 黄俊明;戚建华;;湖北首届“山湖杯”温泉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亮点纷呈[J];湖北旅游;2011年04期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若干意见[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0期

5 黄郁成;试论温泉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6 焦维军,高鹏,杨海红;关于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J];社会科学家;2005年04期

7 阿炳;;温泉之都迎来八方客 休闲名城乐坏九州人——中国威海(文登)国际温泉节隆重开幕[J];中国食品;2008年20期

8 王庆;莫晓琴;;温泉! 乌当改写“大文章”——对贵阳市乌当区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调查[J];当代贵州;2008年23期

9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02期

10 黄阵仙;;品牌构建模型在福州温泉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友;;南京温泉旅游产品文化发掘与打造[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兆干;;泉水搭台 文化唱戏——汤泉温泉旅游之思考[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惠蓉;;南京温泉旅游的机遇、差距与对策建议[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陆乃高;;创新汤泉小镇形象 扩大温泉小镇影响[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程琛;;邦腊掌品牌的资源优势、管理模式和创新机制[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6 吴小根;李亚洲;宋福临;;关于温泉与温泉旅游的几点认识[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郭剑英;;服务创新与温泉旅游的发展[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葛华友;;奇妙的汤泉——在南京大吉温泉旅游论坛上的发言[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德村志成;;从日本温泉旅游市场的需求谈中国开发日本旅游客源市场的可能性[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10 白凯;;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敖荣华;发挥资源文化优势 打造温泉旅游品牌[N];宜春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佘惠敏邋周稻;温泉旅游发展前景广阔[N];经济日报;2008年

3 云南记者站 刘丽;云南将施行温泉旅游准入资质评定[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储东华 张议橙 和光亚;云南大兴温泉旅游[N];云南日报;2008年

5 唐矛 翟佳 力升;乌当打造温泉旅游城[N];贵州日报;2008年

6 崔健 本报记者 李志;省第三届冰雪温泉旅游节开幕[N];辽宁日报;2009年

7 东青;2009年,竞和全赢共渡难关[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汪涛 记者 周庆霞;尽快打造全国闻名的温泉旅游城镇[N];巢湖日报;2009年

9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卢肃尚 何洪瑞;温泉旅游巧打露天牌[N];连云港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左中甫;充分利用特有资源 建设温泉旅游小镇[N];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抚生;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推荐意愿、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科;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旅游城市形象及旅游者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黄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资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平;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游客心理认知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许丽丽;基于感知价值的出境修学旅游产品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单文君;旅游房地产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世江;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幸;重庆温泉旅游业服务形象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媛玲;吉林省发展温泉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超;基于手段目的链的温泉旅游产品顾客价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娄聪颖;基于二维价值观的温泉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关霜;云南温泉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何秦;云南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7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07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