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

发布时间:2018-02-14 10:47

  本文关键词: 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游客行为 客源结构 辽宁省 出处:《生态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游客行为特征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消费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以较高学历的男性中青年为主;客源主要来自本省辽宁,并以沈阳、本溪和大连的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度指数为35.71;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赏枫叶,出游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且半数以上为当日往返的短程游览者;游客偏好与家人一起出游的旅行方式,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驾车和旅游专车;游客的消费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景区门票和交通费,占总消费的56.7%;游客对景区的喜好度依次为龙门峡景区月台子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鸣翠谷景区。总的来说,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9.1%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卫生方面。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对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Abstract]:The study of touris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gener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ts of Guanme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mainly come from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Benxi and Dalian, and the tourists of Guanme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are mainly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with higher education. The tourist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dex is 35.71. The main purpose of tourism is to watch maple leaves. Most of the travel time is during the "11" Golden week of each year,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m are short-distance visitors who commute to and from the same day. Tourists prefer to travel with their families. The means of transport they choose are mainly self-driving and special travel vehicles, and the touris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unbalanced, mainly focusing on scenic area tickets and transportation expenses. The tourists' preference for the scenic spots is in turn the Longmen Gorge Scenic area, Yuetaizi Scenic area, Xiaowangshan Scenic area, Jiailazi Scenic area, and Cuigu Scenic area. Generally speaking, tourists' satisfa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and 89.1% of the tourists would like to visit here agai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me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304216) 2012年度吉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计划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随丽;贾黎明;汪平;李江婧;;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2 李燕琴,蔡运龙;北京市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3 霍云霈;杨新军;;远郊自然风景区游客行为特征研究——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4 朱沁夫;李昭;杨樨;;用地理集中指数衡量游客集中程度方法的一个改进[J];旅游学刊;2011年04期

5 车自力;;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车自力;杜忠潮;;褒河森林公园旅游者人口学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车自力;杜忠潮;;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旅游行为特征比较研究——陕西省延安、太白山、褒河森林公园实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王钰亮;谭益民;;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特征及其森林保健意识调查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聂献忠,张捷,吕菽菲,汤家法;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3期

10 刘甜甜;马建章;张博;;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交流;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源;;安徽省漂流旅游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霄;黄震方;袁林旺;;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分析与开发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3 刘俊;陆玉麒;;连云港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市场开拓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陈丽丽;章家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客源市场细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5 潘华华;;城郊山岳型旅游项目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江西省上饶市灵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刘莉;陆林;;江苏省同里镇旅游者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8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群,章锦河;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韩爱桂;柯水发;郑艳;;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维梅;秦安臣;张启;冯学全;李东义;;雾灵山森林公园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景波;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薛莹;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婷;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昌贵;旅游开发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作玉;基于时空特征的福建省滨海地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婧婧;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秀清;张家界旅游罩形成机制及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健;珠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吴琴香;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衣小艳;旅游感知视角下的生态旅游者环境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高宏;基于生活形态的温泉旅游重游者消费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罗艳菊;毕华;陈春福;;市场导向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吴必虎;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石金莲,李俊清,李绍泉;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结构调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杨宏伟;田甜;李涛;李效文;贾黎明;;北京山地森林游憩中游憩者活动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石强,贺庆棠,吴章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杜忠潮,车自力,桑广书;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曹继宏;;大学生旅游行为及景区营销策略探讨[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10 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永生 佟永宏 刘丽莉;[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效文;北京低山主要风景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要轶丽;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欣 ,劳学军 ,陆盛武;奋进的五十年 三门江儿女庆祝建场50华诞暨国家森林公园开园一周年[J];广西林业;2002年01期

2 王梅松;;“福州之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J];林业经济;2003年12期

3 王晨东;;雄峻挺拔 奇险幽谷——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J];林业经济;2003年09期

4 刘勤学;;“古老的水上长城”——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J];林业经济;2003年03期

5 徐储来;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开辟旅游新天地[J];安徽林业;2003年02期

6 ;陕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J];现代种业;2004年02期

7 刘勤学;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J];今日国土;2004年12期

8 赵精兵;关于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的设想[J];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9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J];绿色中国;2006年08期

10 ;本溪国家森林公园[J];绿色中国;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艺;李健;邓金阳;;游客对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政策、角色、作用和合适用途的态度[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梁文婷;;国家森林公园的法律问题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3 袁照蓉;;抢抓机遇 创建文化名山 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对遵义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思考[A];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文集[C];2009年

4 李翅;李小芬;赖龙隆;;国家森林公园的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探讨——以承德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练毓芳[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6 韩婉诗;王德良;;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白鹇种群春夏季生境利用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张丕达;;强化城市旅游功能 助推旅游转型升级——对张家界市城市旅游发展的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张宇;董海艳;邹红菲;;冬季牡丹江市麻雀体内汞和砷含量测定与分析[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广西环宝木业有限公司无胶胶合板厂[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军 李起勇;辛诚:阿尔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守护者[N];经济日报;2007年

2 张辉;2005年我国新建62处国家森林公园[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颜吴 赵叶苹 黄桂林;一座名叫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垃圾场”[N];中国社会报;2006年

4 卢朝晖 付一平;江永千家峒跻身国家森林公园[N];永州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余谋振;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召开工程建设座谈会[N];咸宁日报;2009年

6 路汉旭 张博 吴晓燕;汉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明日开园[N];陕西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秦德胜 实习生 胡迪斐;香榧之乡赵家镇建国家森林公园[N];绍兴日报;2009年

8 记者 方由朝;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开园[N];商洛日报;2010年

9 王树瑜;我省仅匡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列[N];闽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黄君;争创国家森林公园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N];湖州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向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服务功能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蕾;旅游开发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梁东宁;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陈力;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构建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5 廖韵;四川省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6 魏少燕;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梁鑫;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结构问题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九菊;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9 耿悦;国家森林公园拥挤感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韩光伟;四川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0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10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