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析——以西北省区甘肃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资源 开发 人类学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更为理性的人类学思考是本文的初衷。在对西北省区甘肃省民族旅游考察的基础上,发现民族旅游存在民族文化特异性缺失、真实性缺失和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并以此提出对民族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原生态开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等意见和建议。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t i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to make more rational anthropological thinking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ethnic tourism, such as the lack of cultural specificity, the lack of authenticity and the single form of tourism products.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ethnic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ecology and the deep excav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2 光映炯;旅游人类学再认识——兼论旅游人类学理论研究现状[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小岩;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族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晓飞;汪代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思考——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聂爱文;古丽娜;;试论民族旅游与天山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谌文;;主客关系研究:乡村旅游研究新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5 吕晓燕;;浅谈旅游发展中的一些社会伦理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6 李艳花;李卫华;郁广健;;基于东道主角度的古城镇旅游客主交互行为研究——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7 吴颖;;旅游与人类学的方法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吴忠军;文化人类学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杨春宇,叶文;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冯智明;;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马晓京;;民族旅游商品化新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3 刘思敏;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路径[D];上海大学;2011年
4 吴卫;游客视角的文化景观与地方性认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姜克银;纳家户多元叙事的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利平;曲阜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莫凡;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罗琳;贵州乡村旅游的民族特色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汤文霞;旅游业冲击下的少数民族村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温红叶;传统何以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胡文兰;石头寨布依族妇女的蜡染人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欣;异域、本土、旅游者:西双版纳跨境族群节俗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邵壮;乡村旅游与乡村都市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2 崔正华;抢抓机遇 精心规划 努力把甘肃旅游发展成支柱产业[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张永凯,尚正永;甘肃河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冯平,姚重军;甘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进程探索[J];甘肃科技;2003年02期
5 马兆让;突出畜牧优势产业 振兴张川民族经济[J];甘肃农业;2003年12期
6 许云斐;品牌强省是振兴甘肃旅游业的可行之路[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王文浩;“小西藏”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范小青;民族经济进程中的民族旅游价值分析[J];怀化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9 耿学昌;西部旅游开发中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忧思[J];市场论坛;2005年02期
10 欧阳正宇;发展旅游业 推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J];开发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远;赵敏敏;张玉文;;开发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深层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阎蓓;;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4期
3 吴章文;;湖南湘乡旅游资源的开发[J];湖南林业科技;1993年03期
4 王枫;;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6期
5 李征;涂斌;;论清远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6 安旭强;;陕甘宁接壤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与布局规划初探——以甘肃庆阳地区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6期
7 王楚云;向会斌;赵川;;论湖北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唐峰陵;唐厚礼;;仙居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贾志宏;;中国行政区经济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1期
10 冯海霞;;古城墙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以浙江临海古城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欧阳胜;;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卢冬梅;;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开发[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群;;现代旅游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6 苏太恒;;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马贤惠;;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8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9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黄东英;;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藏 吴彬;扶持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业[N];青海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刘勇;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推上快车道[N];友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我省加快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N];贵州民族报;2011年
4 记者 贾莹;打造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带[N];兰州日报;2004年
5 记者 肖克;贵州加快民族地区山地农业扶贫开发[N];农民日报;2011年
6 艾瑛 张海荣;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式发展[N];民主协商报;2006年
7 记者 尹晓华 陶然 实习生 闫新宇;明年民族地区尽享“两免一补”[N];四川日报;2006年
8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左振哲;积极开发民族地区女性人力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记者 袁亮;四川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廖大康 本报记者 尹瑶;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郑友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稽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丽霞;梅山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仇艳艳;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凤娟;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芳;民族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企业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纪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卢贵子;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郑奇勋;民族地区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范玉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史学楠;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李塔娜;规范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20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2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