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的萌发与建构——明清通俗小说中的赘婚
本文关键词: 明清通俗小说 赘婚 情节建构 出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而小说中的赘婚又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体现了超越固有观念和社会准则的某种潜力,在情节的萌发和建构方面尤其如此。小说作者从赘婚中获得了天然的便捷,可以从女性的立场营造情节、叙述故事;赘婚中存在的种种常见困顿,反而为作者提供了便利,在小说中都转化成为情节发展的若干层次;对于赘婿来说往往意味着尴尬和屈辱的婚仪、改姓以及逐婿,在小说里也成为了情节的重要来源。以至于在赘婚的基础上建构的小说不是悲剧,而是充满了谐趣以及励志色彩的喜剧或正剧。赘婚可以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劣名,变为小说中最让人兴奋的情节元素之一,并进而成为小说中"大团圆"结局的一个要素。在促使小说中的人物"发迹变泰"的同时,赘婚也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转身。
[Abstract]:"redundant marriage" is a special form of marriage, and the "redundant marriage" in the novel drifts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fictional, which embodies the potential to transcend the inherent concepts and social norm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the aspects of plot germin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of the novel obtains the natural convenience from the redundant marriage, can create the plot from the female standpoint, narrates the story; the common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redundant marriage, on the contrary,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author. They are transformed into several levels of plot development in the novel; for the redundant son-in-law, it often means embarrassing and humiliating marriage, a change of surname, and son-in-law, It also become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lot in the novel, so that the novel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redundant marriage is not a tragedy, but a comedy or play full of humor and inspirational color. It can get rid of all kinds of bad names in realit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plot elements in the novel, and then become one of the elements of the "happy" ending in the novel.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207.41;K89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夔;明刊戏曲散出《周庄子叹骷骸》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徐玲云;;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解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傅承洲;;凌o鄢醯纳衅婀塾搿岸摹敝鎇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5 姜克滨;;试论“庄子叹骷髅”故事之嬗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7 佟雪;;冯梦龙和李渔作品中巧合运用的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叶楚炎;;“类科举”的情节和小说——明代科举对小说文体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沈祖春;;詈语“破鞋”的语源初探[J];辞书研究;2008年03期
10 傅承洲;明代话本的类型及其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晓云;;“端午”与“阴阳五行”[A];2010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研究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7 盛莉;《太平广记》仙类小说类目及其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全贤淑;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诚信观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晓龙;《醒世姻缘传》与明代世俗生活[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祥可;《金瓶梅词话》士人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韩浩s,
本文编号:1532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3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