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山公共陶瓷艺术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 佛山公共陶瓷艺术 反思 公共性 出处:《大舞台》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佛山以陶文化打造城市形象,塑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公共陶瓷艺术在近年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佛山公共陶瓷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反思,以期为佛山公共陶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Abstract]:Foshan creates the city image with pottery culture, molds the unique city culture. The public ceramic art develops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eramic art in Foshan from three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ublic ceramic art in Foshan.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佛山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WJ16
【分类号】:J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斌;李玲玲;;谈石湾陶艺的地域性[J];中国陶瓷;2010年01期
2 李玲玲;;公共陶瓷艺术的社会性[J];艺术评论;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斌;;当代陶艺的地域性探讨[J];艺术评论;2011年08期
2 吴斌;;根雕艺术对石湾人物陶塑创作的启示[J];中国陶瓷;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海珊;石湾人物陶塑艺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莉萍;;陶瓷艺术与公共环境的结合[J];大舞台;2012年01期
2 黄晓蕙;;广东佛山石湾窑的形成、发展及繁盛成因探析[J];四川文物;2005年06期
3 朱乐耕;陶艺和音乐的融合——为韩国麦粒音乐厅、美术馆制作陶艺壁画有感[J];艺术评论;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没有个体性哪来公共性——向雕塑批评提问[J];雕塑;2008年01期
2 杨成;高师美术教育实习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超;赵阳;;高校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反思[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4期
4 刘初涛;;摄影艺术的个性与公共性深层意义[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5 张玉军;“公共性”建构与公共艺术[J];装饰;2005年02期
6 李兵;;油画作为一种观看方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姜胜杰;蒋小兰;;环境陶艺的公共性[J];中国陶瓷;2007年05期
8 颜明峰;;户外广告的公共性与艺术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史俊巧;;论商业社会中的公共艺术[J];商场现代化;2008年22期
10 张彦军;;刍议公共空间中的壁画创作[J];作家;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翁剑青;;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观念的公共性探略——以蔡元培思想观念为中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秦凡;袁诚;;高校色彩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探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陈娟;;解读公共场所的影像迷宫[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履生;群众化和公共性不能在低水平层面上消解精英艺术[N];文艺报;2004年
2 周少一;雕塑如何介入公共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孟菁苇;当代油画 艺术价值如何界定[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朱小钧;从被动展示转向主动引领[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陈孝信;转变方式与转变形态[N];美术报;2006年
6 邵大箴;娱乐了自己,娱乐了别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城市雕塑,你不要背叛“公众”[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林妍;金色年华盛开雕塑金花[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吕品田;建设核心美术价值观[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唐璇;城市雕塑,追求艺术与公众的平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2 葛佳平;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绘画公共领域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李雪晖;当代中国壁画与公众审美期待[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林雪源;关于当代公共性艺术中环境雕塑的思考[D];重庆大学;2003年
4 王放;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相互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薛扬;文革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陈荣义;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潘锋;城市标志雕塑的再创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娄星;文化纪念与情感形式[D];四川大学;2005年
9 何先球;再读齐白石[D];清华大学;2007年
10 黑翠娇;唐宋美术对当代学院美术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9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4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