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
本文关键词: 旅游规模差异 旅游规模分布 影响因素 西北地区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西北地区2001-2011年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借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结合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对其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迅速扩大,相对差异缓慢增长,具有局部省份高度垄断现象;与入境旅游规模相比,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较小,集聚程度较低,但都呈扩大趋势;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位序几乎没有变化,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研究认为:旅游规模差异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受交通区位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影响最大,而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受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和GDP的影响。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inbound and domestic tourism data from 2001 to 2011 in Northwest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first place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e-scale distribution, combining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Gini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Huffendal index and degree of primacy.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scale,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in Northwest China expands rapidly,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ncreases slowly, and it has the phenomenon of high monopoly in some provinces,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domestic tourism scale is gre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is low, but all of them show an expanding tren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ourism scal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factors, and the inbound tourism scale in Northwest China is most affected by the traffic location and the abund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domestic tourism scal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ransportation location, tourism resources abundance and GDP.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编号:11XJC630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004002)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项目(2012CXB008)资助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蓉蓉;;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2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3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4 孙根年;张毓;薛佳;;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5 柳百萍;;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6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7 沙爱霞,陈忠祥;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误区、面临的挑战与措施[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8 王文瑞;伍光和;曹忠祥;;甘肃省旅游业区域差异性分析及发展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9 王爱红;郭文炯;张萍;;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趋势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10 白晔;吴三忙;;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6[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云玉;冯达;温亚利;;基于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构建——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2 任志艳;;汉中地区经济捆绑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章锦河,陆林;安徽省旅游业国民经济地位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解杼,张捷,刘泽华,余颖,郭来喜;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王志国;;浅议中部旅游联动中的文化认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卫旭东;太白山旅游SWOT分析与客源市场分类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杜忠潮;邢东兴;李玲;;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陕西省茂陵、乾陵实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郑晓宇;;中国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文瑚霞;毛端谦;王海燕;;江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郑耀星;;旅游地理学发展动力、趋势与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雪晶;沈和江;王敏;;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楠;;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发展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玉蓉;;中国旅行社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玉翠;;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朱木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谢宇;基于ANP的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霞;平遥古城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王艳艳;上海对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燕;湖北省游动率时空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3 王法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统计模式研究[J];城市问题;1989年01期
4 尤飞,李宇;陕甘宁接壤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与布局规划初探——以甘肃平凉地区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5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6 孙根年;国际旅游支付方程、支付等级与旅游偏好[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7 汪德根;刘昌雪;;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差异及“板块旅游”发展战略[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5期
8 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9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10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佟庆;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显力;张华;郝晶辉;;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以陕甘宁3省的30个村339位新生代农民工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吴钢,李静,赵景柱;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0年10期
3 ;西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正式成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10期
4 高佃恭,张莉娜;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城市问题;2001年05期
5 赵雪雁;;提高质量是西北地区城市化的关键[J];未来与发展;2002年04期
6 蔺晓霞,姜珍;试论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农牧业”课题组;西北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节水战略研究[J];中国水利;2003年09期
8 杨春志;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2期
9 李具恒;西北地区人力资本现状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具恒,白奉源;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本问题[J];西北人口;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国章;;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基本态势及可持续利用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李大铮;;西北地区能源开发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文新;周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赵建明;杜玉兰;;江苏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席利卿;严奉宪;;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8 何筠;徐冬梅;余昕;袁锐;;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柳思维;黄毅;张国政;;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柳思维;黄毅;张国政;;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原;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的几个现实原因[N];中国社会报;2001年
2 甘青;西北城市化进程难于其他区域[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段树军;塞上湖城塑造城市灵魂[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显峰;用好西部可再生能源“聚宝盆”[N];科技日报;2007年
5 马俊;兰州房价涨幅居西北地区之首[N];西部时报;2006年
6 乔小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结合西北地区实际狠抓落实[N];中国工商报;2007年
7 贺占军 陈俊 姜雪城;谁在干旱区发“水财”[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姜雪城邋陈俊 贺占军;我国应大力发展虚拟水交易[N];西部时报;2008年
9 刘伟;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创建诚信和谐经济[N];陕西日报;2008年
10 叶明华;5年内转移56万人到深就业[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徐佩;软件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徐忠伟;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刘为军;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志标;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素喜;区域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桥艳;航线收益影响因素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3 江星本;汽车渠道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4 张亮;相对性顾客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马冬敬;目录营销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杨洁;房地产企业成长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永哲;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田野;基于TAM模型的社交网站用户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方斌;微博网络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4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