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
本文选题:旅游度假区 切入点:度假资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的转化,中国蓬勃发展起一大批各级旅游度假区,其面积迥异、机制复杂、资源多样、市场结构偏于区域化,设施状况也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引导度假区发展,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组织了大规模网上摸底调查,并对收集到的度假区数据从资源类型、市场结构、度假产品、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社区协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经分析发现,中国度假区发展现状存在热情高认识乱、有建设无规划、设施多个性差、节事多常规活动少、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本文进一步预测未来度假市场将向保健康乐型度假、有主题度假及复合型度假发展,同时客源以散客自助为主;度假产品将向本土化智慧型、低设施高活动、人文深度融入型转化;度假区发展则应注重规划、突出主题、精细服务,同时重视社区协调与能力建设。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from sightseeing type to vacation type,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 resorts of all levels have developed vigorously in China. Their area is very different, their mechanism is complex, their resources are diverse,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is biased towards regionalization. In 2009, in order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organized a large-scale online mapping survey, and collected data on the resorts from the types of resources, market structure, vacation products and service 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munity coordination and other aspect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s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enthusiasm and confusion, unplanned construction, poor personality of more facilities, less routine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abo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further predicts that the future holiday market will turn to the health care Kang Le type va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tic vacation and compound vacation, and the main source of tourists is self-help. Holiday products will be locally intelligent, low-facility, high-activity, humanistic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or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lanning, highlight the theme, fine servic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community coordination and capacity-building.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铭,邓骥中;南京市珍珠泉旅游度假区视觉生态环境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威;刘滨谊;;湖泊型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浙江省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例[J];中国园林;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旭;;舟山高端海洋旅游开发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21期
2 黄其新;;生态导向的旅游地产发展策略研究——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为例[J];江苏商论;2010年10期
3 朱鹏;姚亦锋;;景观生态学视角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杨光;孙晓峰;王玉立;;大连地热开发对短途旅游的吸引优势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杨益;隋健好;;广州、深圳周边大型旅游项目的对比研究——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与恒大清远世纪旅游城为例[J];特区经济;2013年02期
6 龚道香;张天宝;;旅游驱动型的城市滨湖地区规划思路和方法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2年03期
7 袁乐;盛林辉;;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J];浙江建筑;2010年11期
8 李倩;;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及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2013年08期
9 卢鸣;杭茜琳;;山地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特点刍议——以巴马县龙洪旅游养生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4期
10 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光明;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4年06期
2 田里;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与开发方向[J];思想战线;1998年06期
3 崔凤军,刘家明;我国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定位研究[J];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4 杨新军,刘军民;城市旅游开发中的产品类型与空间格局[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学光;王庆;;山奇水美比九寨 探幽揽胜赛江南 乌龙峡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新亮点[J];品牌;2010年Z2期
2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试办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J];广西政报;1995年01期
3 田惠龙;宜君县福地旅游度假区开发纪实[J];陕西水利;2000年05期
4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J];华人时刊;2005年05期
5 赵平;;从概念和功能看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成都精华[J];西部广播电视;2008年09期
7 张宇;;开发旅游度假区的RMP分析——以黄河小浪底旅游度假区为例[J];市场论坛;2008年12期
8 李雪峰;;从产品视角分析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重点[J];商业时代;2010年12期
9 李美萍;李东和;年四锋;;旅游度假区旅游业态发展研究——以万佛湖旅游度假区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天目湖全力打造休闲度假新品牌[J];中国广告;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奕;;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钟卫华;龚松青;王焱;;山海型旅游度假区规划控制指标浅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源;;从市场需求到空间设计——基于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控规编制的探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任聪;沈和江;;都市居民休闲游憩取向对周边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导引研究——以石家庄平山温塘休闲度假旅游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会务联系[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6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概念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高文涛;董志文;;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陈逢珍;;论旅游度假区开发的若干问题[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9 张丽伟;沈和江;;滨海旅游度假区安全管理系统及保障机制研究——以唐山乐亭滨海度假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10 徐德宽;;湖北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发展国际旅游的几点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柳尧杰;加快北部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N];莱芜日报;2006年
2 记者 修伟 战庆国;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获准通过[N];大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利锋;把互助县打造成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N];青海日报;2011年
4 周福铭(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大力推进旅游度假区建设[N];文汇报;2002年
5 记者 柳尧杰;高水平规划把雪野湖旅游度假区做成精品[N];莱芜日报;2006年
6 记者 曾晋;推动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N];本溪日报;2010年
7 记者 林奕群;依山就势构筑“山-园-水”景观[N];汕头日报;2006年
8 王启罡;生态其本底 人文其内涵[N];文汇报;2010年
9 ;市人大代表视察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N];本溪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曾晋;20平方公里本溪水洞旅游度假区将成东北亚最大[N];本溪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伟;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单j;以开发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崔鹏;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叶欣梁;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水琴;浙江省旅游度假区国际化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曹奕;内蒙古旅游度假区建筑低碳设计理念及方法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罗慧敏;体验主导的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云;青岛近郊滨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概念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婷;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郜维超;城郊型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张建美;基于低碳旅游理念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刘晓丹;会议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巩杨洁;海岛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周刚;旅游度假区生态节能规划与设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0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