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简《系年》看康叔的始封
本文选题:《系年》 切入点:康丘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华简《系年》简文"康丘"的出现,弥补了传世文献对康叔所封之"康"失载的缺憾。根据简文所载,成王平定商人叛乱后封康叔于"康丘",康叔所建之国遂以"康"称之。康叔虽为卫国的始封君,但在其受封时应称"康侯",而且直至康昭时期,"康"仍作为封国名称存在。"康丘"应位于《左传·定公四年》卫祝陀所言的"殷虚"范围内,即原商都故地。"淇卫"之地在西周早期即已成为康叔之国的领土范围,后世方正式以之为都邑,"卫"亦正式成为封国名称。
[Abstract]:The appearance of "Kangqiu" in Qing Hua Bamboo slips, which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on the loss of load of Kang Shu's "Kang". After the king pacified the merchants' rebellion, he sealed Uncle Kang in "Kangqiu", and the kingdom he built was called "Kang". Although Uncle Kang was the first monarch of the defending country, But when it was sealed, it should be called "Kang Hou", and "Kang" still existed as the name of the country until Kangzhao period. "Kangqiu" should be within the scope of "Yin Xu" as described by Wei Zhu Tuo, "Zuo Zhuan 路Ding Gong four years > Wei Zhu Tuo".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land of Qi Wei became the territory of Uncle Kang, and later generations formally took it as the capital city.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877.5;K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夏商周断代工程朝歌遗址调查组;王迅;;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J];华夏考古;2006年01期
2 于省吾;;略娭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及其屯田制亿,[J];考古;1964年03期
3 朱凤瀚;;■公簋与唐伯侯于晋[J];考古;2007年03期
4 张应桥;;西周卫国国君康伯懋事迹考[J];文博;2006年06期
5 蔡运章;;康伯壶盖跋[J];文物;199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正术;论“五帝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陆青松;;试论商鞅变法对秦礼制演变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李旭;王营池;;文化的遗韵,精神的空间——以中国古代广场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5 刘锦涛;;试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6 张建农;;信在义中至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何渊;李蓉;;西周金文联绵词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8 俞江;;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及其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9 杨辉;;先秦礼教与乐教之关系及地位变迁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阎步克;士·事·师论——社会分化与中国古代知识群体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满洲;;第四纪全新世中期中原气候环境的特征[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3 宋伟轩;;中国封闭式居住模式的源流、现状与趋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郝本性;;谈郑州商都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R壓G,
本文编号:1622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2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