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型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7 23:21

  本文选题:节事旅游 切入点:植被环境 出处:《旅游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节事旅游会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游客,对举办地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采用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旅游影响系数等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对比节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桃花节后,活动区和缓冲区样地的草本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有减小趋势,而背景样地有增大趋势,植被群落出现退化;活动区样地的旅游影响系数几乎都增加了0.2~0.3,植被景观质量下降。狂欢节期间,旅游活动对草地影响以距游径10m范围内最为强烈,相对高度、相对物种数和相对生物量3个指标比相对盖度更为敏感。
[Abstract]:Festival tourism will gather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hich will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venue. This paper takes the Shanghai Peach Blossom Festival and the Forest Carnival Festival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number of species, coverag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evenness, etc.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festiv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environment were studied quantitatively, and th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festival activity were compared: the number of herbaceous species in active area and buffer zone after peach blossom festival. Coverage, information index of species diversity, evenness and other indicators have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background sample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vegetation community degradation; The tourist impact coefficient of the sample plots in the activity area almost increased by 0.2 ~ 0.3, and the vegetation landscape quality decreased. During the carnival period, the impact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grassland was the most intense and relatively high in the range of 10 m from the tour path. Relative species number and relative biomas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relative coverag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浩丰规划设计集团;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金】:上海市近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评价选划”
【分类号】:F592.7;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树功,黎夏,周永章;湿地植被生物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2 程占红,张金屯;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3 程占红,张金屯;山西芦芽山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5期

4 王晓俊;美国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3年04期

5 武国柱;席建超;刘浩龙;王长发;余治家;;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J];资源科学;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如松;高林;王玉良;;旅游开发对鹞落坪植被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2 韩锦涛;李素清;;娄烦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和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3 李会琴;周晋;侯林春;;黄土高原县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4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5 李广水;宋丁全;;植被数量分类的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6 林长松;左经会;朱万斌;程序;;珍稀植物十齿花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7 李性苑;李旭光;李东平;周江菊;刘伦沛;;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8 郝晓鹏;上官铁梁;邱文;;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9 董强;张继平;李凯荣;李军保;杨涛;杨曜宇;;陕西淳化县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10 邓华格;温志滔;缪绅裕;王厚麟;陈健辉;郭培国;;广东罗浮山黑桫椤种群及所在群落的基本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友保;刘登义;;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张琳;;企业知识创意方式的环境动因研究 来自湖北的数据[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迟国梁;童晓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以广东横石水河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5 岳桦;牛洪涛;;哈尔滨绿地植物群落构成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冠衡;孙鹏;;浅析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刘建泉;王零;王多尧;朱高;张天斌;;祁连山中部岩羊繁殖地的选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8 李军玲;张金屯;;有序样方聚类在普陀山旅游干扰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刘应珍;郭曼;邹天才;刘海燕;;百里杜鹃三种杜鹃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A];2008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慧杰;周世武;吴良林;;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广西西津库区为例[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金;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鲁为华;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小刚;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田晔林;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谷风;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群落Beta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锋;黄土丘陵沟壑植被恢复区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时空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欣;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桂萍;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刘立杰;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田玉龙;淮北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传磊;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陈晓娟;胶州湾中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震;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结构及森林凋落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雪瑞;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谢磊;GIS支持下的福州市生态资产估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仁东,刘纪远;应用Landsat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程占红,张金屯,张峰;不同旅游干扰下草甸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8期

3 刘燕华,葛全胜,张雪芹;关于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4 温远光;广西英罗港5种红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J];广西科学;1999年02期

5 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顾晓鹤,范一大,李京;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4期

6 黄月琼,吴小凤,韩维栋,刘新田;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4期

7 邵成,,陈中林,董厚德;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倪红伟,张兴,贾利,高玉慧,吴海一;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动态[J];植物研究;1998年03期

9 王晓俊;风景资源管理和视觉影响评估方法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陈水森,詹志明;基于GIS的鄱阳湖湿地遥感调查实验研究[J];热带地理;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区县信息[J];科技潮;2005年06期

2 马金玲;;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开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10期

3 徐如松;黄训端;何家庆;王玉良;尹美红;;鹞落坪保护区旅游影响因子与地理因子相关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08年04期

4 赵冠谦;明日之家畅想[J];北京房地产;1999年10期

5 ;合肥乡村花园[J];中国科技信息;2000年10期

6 赵冠谦;明日之家畅想[J];中国住宅设施;2001年04期

7 双月;;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J];铁道知识;2007年05期

8 林清城;;维权日 让我们“并肩作战”[J];楼市;2010年07期

9 郑时龄;;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1年01期

10 ;紫金城·红郡一步到位[J];江西画报;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笑;东亚上北中心品质地产冲破观望“寒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韩丽萍 记者 闫雪峰 薛婧;哈尔滨拟建首个中央活动区[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中国楼市记者  慈冰;国贸春展明日开幕外地展商淘金北京[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记者 朱盈洁;春季房展明天开幕[N];首都建设报;2006年

5 凌关胜邋李畅熹 张慧;迎奥运,北京公厕换新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记者 高铁耕;创业带动就业对接会今日开幕[N];佳木斯日报;2009年

7 隋欣;上海“莱诗邸”最受青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8 于秀成;江源改造城区环境[N];吉林日报;2007年

9 于秀成;吉林江源大规模改造城区基础设施[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刘冰;湖南靖州县实施“西扩东提北延”战略[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梅劲援;节庆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江涛;生产物流分析与工艺布局改善方法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6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26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