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唐代洛州刺史贾敦颐墓的发掘

发布时间:2018-03-19 03:34

  本文选题:初唐 切入点:洛州刺史 出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9年10-12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红山乡工业园区内发掘清理了唐代贾敦颐墓。该墓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耳室等几部分构成,平面为"铲"形。据墓志可知,墓主为唐洛州刺史贾敦颐,显庆元年(656年)薨于位,同年与夫人房氏合葬于洛阳邙山。由于纪年明确,填补了以往洛阳地区发掘的唐墓中无早期纪年墓的空缺,也为唐墓分期断代提供了确切尺度,墓中陶瓷器和各类陶俑等也为墓葬分期提供了可靠的类型学比较依据。贾敦颐在新与旧《唐书》中均有传,但甚简,而墓志洋洋上千言,详细记载其先世之源、祖辈官职、本人履历和事迹、生卒年及葬地,以及妻室、子嗣等,可补史载之阙。
[Abstract]:On 2009, the second Cultural relics Task Force of Luoyang excavated and cleared the Tang Dynasty Jia Dunyi Tomb in the Hongshan Township Industrial Park of Luoyang. The tomb was made up of slopes, tunnels, patios, corridors, niches, tombs, ear chambers, etc. The plane is "shovel". According to the epitaph, the owner of the tomb is Shi Jia Dunyi of Tangluo County, Xianqing's first year (656) and his wife Fang were buried together in Mangshan, Luoyang in the same year. It fills the vacancy of the tomb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was excavated in Luoyang area, and also provides the exact standard for the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Pottery and various types of terracotta figures in the tomb als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ypology comparison of tombs. Jia Dunyi passed on both the new and the old "Tang Shu", but it was very simple, and the epitaph was written into thousands of words, detailing the origin of its previous life and the official duties of its ancestors. My resume and deeds, birth and death years and burial place, as well as wife, children, etc., can fill the lack of history.
【作者单位】: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类号】:K8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雨茂,荣远大;北宋宋构夫妇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四川文物;1999年03期

2 汪旭 ,赵海星 ,王振杰 ,高中辉;巩义常庄变电站大周时期墓葬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5年01期

3 武汉市博物馆;黄家湾明代楚王朱氏墓[J];江汉考古;1998年04期

4 ;元赛因赤答忽墓被发掘[J];内蒙古社会科学(人文版);1996年03期

5 赵超;试谈北魏墓志的等级制度[J];中原文物;2002年01期

6 刘凤君;隋唐墓葬石刻十二属神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虞万里;;明戴廷仁夫妇墓志释录补正[J];考古与文物;2008年03期

8 尚振明;;孟县出土北魏司马悦墓志[J];中原文物;1980年03期

9 尚振明;;河南省孟县出土北魏司马悦墓志[J];考古;1983年03期

10 卢f ;;隋至初唐南方墓葬中的生肖俑[J];南方文物;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吴大林;储云;;苏南周墓的一组报告[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2 罗平;孟繁峰;;赵秦墓葬的“共祖”现象刍议[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张莉;;宁夏固原北周墓葬画保护工作小结[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4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清林;王鑫;;2000年—2002年基建考古成果[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6 索秀芬;;长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7 何德亮;;西公桥大汶口文化墓葬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8 陈康;;辽杜■墓志考[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9 乌力吉;;辽代皇族墓首次发现小型木雕[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陈康;;唐论博言墓志考释[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勐 朱至刚 安凯;北京石景山区鲁谷发掘金代家族墓及明清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7年

2 张鹏;《吐谷浑氏墓志》鲜活不欺世[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宋贵生 张粉兰;河南内黄发现南北朝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罗新;新出墓志与现代学术伦理[N];南方周末;2008年

5 记者 张亚武 实习生 王子君;出土唐代墓志将偃师称“殷都”[N];洛阳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李端凯 黄珂;醴陵发现乾隆年间墓志石碑[N];湖南日报;2010年

7 记者 原建军 实习生 梁靖;160多方民间墓志入藏碑林[N];西安日报;2006年

8 潘伟斌 聂凡 裴涛;河南安阳固岸北朝墓地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及认识[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_g;亡羊补牢未为迟[N];山西日报;2000年

10 记者 陈茁邋实习生 陈镭;4合(方)唐代墓志入藏省博[N];河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尧亭;晋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宋江宁;区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余静;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盟;公元前1千纪的内陆亚洲山麓通道[D];吉林大学;2013年

8 魏峭巍;鲁北商周社会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华玉冰;中国东北地区石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钧平;余家河东周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2 金君利;两河流域欧贝德文化时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明星;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涛;隋唐两京地区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蜀蕾;十国墓葬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晓辉;北方地区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4年

7 盛之翰;关中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山;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人墓葬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李成;东周时期葬用马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2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32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