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节礼俗及其当代复兴与传承
本文选题:年节礼俗 切入点:复兴 出处:《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传统中国是礼仪大国,在汉魏以后已经形成通行全国的岁时礼俗模式。年节礼俗是岁时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年节礼俗复兴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形式与内涵的相互依存关系;新与旧、继承与更新的内在联系;家庭与社区并重的关系等。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a is a big country of etiquette, and it has formed the national pattern of annual etiquette and custom after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tiquette and custom of the year. In the course of the revival of the ceremony and custom of the New year,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form and connotatio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and old, inheritance and renewa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and commun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形态与当代社会生活规范研究”(项目批准号:11BSH002)成果之一
【分类号】:K89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刘翠红;;《聊斋志异》素材来源五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周景勇;李飞;;基于图腾崇拜视角的先秦时期的生态意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5 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孙瑜;;论蓄妾制及妾的社会地位——以明清时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王斌;;浅探明代民间戏剧搬演的落潮与复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刘莹莹;;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情”的抒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洋;;从“东西厢”到“东西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冯贤亮;;舟船交通:明清太湖平原的环境与人生[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5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6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封越健;;明代漕船管理述略[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张金奎;;明代军户来源简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9 刘大可;;论科举与传统村落社会——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10 余粮才;;神圣时空下伏羲庙灸百病习俗的人类学阐释[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倩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下层妇女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阿祥;;中华文化及其演变与传承[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许政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5期
3 车玉华;赵莉;杨春好;;创新水文化的内涵[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1期
4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姜又春;刘慧群;;刍议本土文化意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主要特征[J];前沿;2009年10期
6 李书群;;在文化创意中传承民族文化[J];实事求是;2009年06期
7 陈华;;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承[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8 朱惠娟;;河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江道源 ,尹彦;闽南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转换[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10 余太星;全球化与大众文化散论[J];昆明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金生;王莹莹;张丽;黄龙祥;张立剑;;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2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寒松;;高语境文化下家族企业知识传承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刘波;;复兴中华文化——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吕芹;;保护、展示、传承、发展——从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6 ;三秦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邀请特邀顾问名单[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7 孟白;;全面整理记录北京历史变迁的文献,时不我待[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8 付宝华;;国际化城市与城市黄金时代[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临安;马龙;;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丝绸之路复兴之旅采访考察团昨日起程[N];陕西日报;2010年
2 林木生;迎接东方精神文明的复兴[N];国际商报;2011年
3 周春林;“丝绸之路复兴之旅”从西安启程[N];西部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鹤琳 编译;法国人渴望复兴巴黎繁华夜生活[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邓聿文;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崛起[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万荣 裴云锋;古都大同的复兴之路[N];发展导报;2010年
7 商报记者 徐慧;餐饮老字号拟借“非遗”复兴[N];北京商报;2010年
8 马广志 中国改革报社;“汉服”≠传统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记者 王瑶;坚持名城复兴 打造特色城市[N];大同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田宏杰;文化科技要为开封复兴增劲助力[N];开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冯莉;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君;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王秦;中国女红文化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3 张国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梅;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丽玲;风景区文脉的保护与传承[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韩雪娇;晋东南沁河流域古村镇表演类民间文艺的现代传承[D];山西大学;2012年
7 刘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8 高志广;麒麟传说传承与保护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媛媛;中日“龙”象征符号的比较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李锐;鲁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5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6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