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作用机理
本文选题: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 切入点: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 出处:《经济管理》2013年08期
【摘要】:本文在度量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和波动作用机理的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增长效应上,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会直接促进旅游经济增长,高级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偏效应均会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合理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偏效应要远大于高级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发展趋势上看,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弱,而高级化的贡献却在增强;在波动效应上,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造成旅游经济的波动,但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偏效应对旅游经济波动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机制稳健,是熨平旅游经济波动的主要力量,而高级化的偏效应对旅游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据此,文章提出了继续深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稳妥推进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mechanism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change on the growth and fluctu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will direc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bu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higher level on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will not be significant,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partial effect of higher level will promote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The partial effect of rationalization on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higher level, which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r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to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is weake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velopment trend. In terms of fluctuation effect,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will cause the fluctu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but the partial effect of r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will restrain the fluctu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Moreove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steady, which is the main force to smooth the fluctu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and the effect of the bias effect of higher level has uncertainty on the effect of the fluctu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ourism industr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steadily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开放性景区建设的进程、格局与机制研究”(13YJAZH0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事件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制研究”(11YJC790231)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大国优势的区域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CXJJ-2012-340)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2 陈彦斌;;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3 卢二坡;曾五一;;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2期
4 杨勇;;结构变迁效应与旅游业发展潜力——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分析和检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6 生延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年10期
7 李云娥;;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赵黎明;邢雅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分析及优化——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9 石柱鲜;吴泰岳;邓创;王晶晶;;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3期
10 师萍;旅游产业结构评价方法初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7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8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小平;;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及其特征——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3 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1998年05期
4 荣宏庆;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2期
5 李永友;;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6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7 金碚,蓝定香;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8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9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10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刚;发展民族旅游经济要有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S1期
2 王斌;安庆,悄然崛起的旅游经济[J];安徽税务;2000年12期
3 吕滨;培植旅游支柱产业 建设旅游经济大区[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6期
4 胡良民;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5 庞振月 ,韩酉山 ,陶有法 ,汪世明;河南旅游经济的考察及其启示[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4期
6 张福伟;合肥旅游经济软在何处?[J];安徽税务;2001年12期
7 魏从兰,陈明义;加快合肥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当代建设;2001年01期
8 晓梅;大力发展旅游经济──21世纪合肥的必然选择[J];当代建设;2001年02期
9 刘贤军;探索旅游新模式构筑经济“金字塔”——对蒙阴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J];农牧产品开发;2001年07期
10 ;旅游经济热 税收征管难[J];辽宁财税;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小鲁;;基于城乡统筹战略视野下的重庆旅游经济发展基本思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杨建峰;;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4 金德良;;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旅游经济强市[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建民;毛润泽;;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及优化对策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王宪杰;陈成;;山东省旅游经济统计分析与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喻瑜;;对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田红;孙文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9 韦凯钟;;瞄准东盟全力打造河池通道旅游经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王洁娟;甘巧林;;泛珠三角九省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菁;旅游经济作为岂止在黄金周[N];光明日报;2001年
2 ;旅游经济不能仅靠3个黄金周[N];湖南经济报;2001年
3 记者 张之代;加快旅游经济大发展 奋力实现黄山新崛起[N];黄山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潘黎明;旅游经济离我们有多远?[N];喀什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刘杰;安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N];人民日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刘菁、江西日报记者 傅云;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发展旅游经济[N];人民日报;2000年
7 张晓明 福建记者站 史蔓蓉;福建实现旅游经济开门红[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京京;“先锋文化”能否净化“旅游经济”[N];国际商报;2007年
9 记者 程岳峰;开发红色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记者 程岳峰;全州旅游经济工作会议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廖乐焕;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覃峭;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4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牧;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文瑚霞;江西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陶志英;广东旅游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罗翔宇;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媛;甘肃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3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7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