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兴盛与衰落
本文选题:清末 切入点:民国 出处:《兰台世界》2013年13期
【摘要】:正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享誉全世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动荡与变革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景泰蓝工艺在这一阶段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兴盛与衰败的历史沿革[1]91。本文拟就此沿革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探析影响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兴盛与衰落的历史因素。
[Abstract]:Cloisonne is a wonderful flowe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ts superb artistic achievements are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y are als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special historical stage of social unrest and change in modern China. Cloisonne craft also inevitably experience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at this stage [1] 91.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cloisonne craft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histor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sperity and decline of cloisonne craf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5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屹;;1840年—1937年我国民营手工艺经营形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2 杨发源;;晚清胶东城市发展变迁中的奉天因素[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2期
3 朱华;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条件再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程民生;论宋以来北方人口素质的下降[J];史学集刊;2005年01期
5 赵永强;;二十世纪前期的晋城铁业与农民生活(2)[J];山西档案;2009年02期
6 刘荣臻;;棉业与近代山西乡村社会(1912-1937)[J];山西档案;2009年06期
7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J];史学月刊;2001年01期
8 张静;近代山东农村手工业的外向型发展——以草辫、花边、发网业为例[J];史学月刊;2002年02期
9 周秋光,曾桂林;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J];史学月刊;2002年11期
10 彭南生;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一种描述[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南生;;中间经济:近代手工业经济地位与作用的新阐释[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2 陈争平;;不平等条约下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国壮;从“自由市场”到“统制市场”:四川沱江流域蔗糖经济研究(191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铭;20世纪中国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温润;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文享;民国时期的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驰;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段贤敏;抗战时期湖南煤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唐雅敏;晚清吴地乡土艺人行会组织机制与作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向春凤;近代重庆进出口贸易研究(1873—1919)[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宪功;风俗·环境·经济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丽雅;汉代两京地区出土铅釉陶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李学忠;开埠通商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鑫;近代安徽农业种植结构变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苏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安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德尚;近代安徽手工业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5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7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