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
本文选题:旅游扶贫 切入点:连片特困地区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10期
【摘要】:将旅游产业发展融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体制的系统创新与重要举措。四川秦巴山区是推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攻坚的关键区域,其实践经验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前期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这为本课题提供了思考空间,在比较典型区域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的基础上,构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系统集成开发模式。研究结论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产品开发、线路设计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Abstract]:It is a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to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Qinba Mountain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is the key area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concentrated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rea. Its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which provides the thinking space for this topic,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lement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ypical region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model.Buil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national concentrated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in the special hardship areas.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ducts and route design in the special hardship areas of China,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编号:SQL2011C-O5)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编号:留金法[2011]5024号) 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编号:KYGG201313)
【分类号】:F592.7;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琴;;三峡库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粟娟;;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测评及其优化[J];商业研究;2009年09期
3 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郭清霞,姚立新;生态旅游开发是旅游扶贫的最佳发展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6 李永文,陈玉英;旅游扶贫开发的RHB战略初探[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7 胡锡茹;云南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5期
8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9 李国平;基于政策实践的广东立体化旅游扶贫模式探析[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10 李刚;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旅游业二元结构对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韦传慧;张兆干;;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业发展策略——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刘开兵;唐德善;;我国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4 陈江美;吴尊华;张丽利;;鄂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5 陈琴;;三峡库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王洁;黄华;;对我国水库后靠移民参与库区旅游业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7 黄国庆;;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参与能力及参与意愿测量量表的编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8 徐燕;殷红梅;;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村寨扶贫建设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9 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廖兆光;;基于PPT战略的神农架旅游深度开发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谷丽萍;;关于旅游扶贫开发的几点看法[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3 张跃西;;生态旅游理论创新与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问题探讨[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4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5 孙九霞;;遇龙河景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6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遗产与特产资源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丽;石涛;;芜湖生态农业旅游气候资源评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苏振;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建勋;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琪;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德光;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与功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睿;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原思敏;集中连片贫困区旅游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卉;车溪景区旅游扶贫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玉玲;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铮;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林;海南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8 毛玮;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陈欣;异域、本土、旅游者:西双版纳跨境族群节俗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尚前浪;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增权路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君;中国西部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探讨——以郎木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陈勇,徐小燕;BOT模式在我国西部旅游扶贫项目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3 张干,曾姝,刘洁;重庆市实施旅游带动开发性移民的思路[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5 李伟;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6 白永秀,张蕾;对“旅游业低投入、高产出”论的反思[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1期
7 徐燕;殷红梅;;贵阳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8 许贤棠;;基于RHB战略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9 常慧丽;;生态经济脆弱区旅游开发扶贫效应感知分析——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10 蔡雄;连漪;;穷乡僻壤奔小康——黄山汤口村发展旅游的调查[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京华;;土地时空信息获取与用地协同调控系统集成[J];学术动态;2008年01期
2 周玉梅;;旅游扶贫建设松原新农村[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7期
3 江昌政;;升达集团应对全球商业革命的12条策略[J];中国林业产业;2007年05期
4 周勇,汪善勤,王庆云,董元华,杨林章;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遥感学报;1999年01期
5 吴向阳;王庆;李传君;梁洪宝;;车载土地巡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9年03期
6 李胜;周飞跃;郑志安;路明;;都市循环农业观光园区系统集成创新模式与产业关联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7 ;实用资讯[J];农民文摘;2011年02期
8 ;农机高技术产业化有望大提速[J];现代农业装备;2008年03期
9 韩建飞;刘宇鹏;赵慧峰;刘艳靖;;河北省粮食丰产工程区粮食产量增长因素贡献率测算及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9期
10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在我校揭牌[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奠基;商建业;;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初探[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冯海旗;赵军帅;;基于SOA的节水农业决策支持平台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马兴全;;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粟新林;强化系统集成推进 增强示范线综合成效[N];成都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飞雪;4000万建成数字农业[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张兆安;新郊区新农村新思考[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王翰林;用科技跨越推进经济发展[N];科技日报;2003年
5 郭伟;我省连续三年打破小麦单产纪录[N];河北日报;2007年
6 伍晓阳 易清 杜丽娜;数字农业:靠信息种地[N];经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智江;刘红:建设百村信息化示范点可学“互联星空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7年
8 ;拓林思助建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N];人民邮电;2007年
9 本报记者 史家美;江西农普进入数据处理阶段[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记者 张铭贤邋通讯员 米吉安;赵县粮食丰产高效项目通过评审[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宾厚;城域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新模式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718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18751.html